閱讀歷史 |

第147章 逃脫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大約一炷香的時間,派出的斥候終於回來了。

他氣喘吁吁地向太史慈報道:“將軍,盧龍道口營寨已經沒有人存在!”

這個訊息讓太史慈的雙眸猛地一縮。

果然!

太史慈皺起眉頭,心中暗自思忖:“既然對方已不在盧龍道,而附近道路也未收到斥候關於敵軍透過的訊息,那就意味著對方早已料到會有伏兵,故而選擇逃離至他處。”想到此處,他轉頭看向那名斥候,語氣堅定地問道:“可有在營地發現敵人從何處離去?”

那名斥候皺著眉頭回答道:“將軍,根據營地留下的腳印來看,有向西方延伸的足跡,同時也有向南方的腳印。”

太史慈微微頷首表示理解,但隨即又陷入沉思。

他知道這些腳印可能只是敵人故意留下的迷惑手段。

畢竟只需將樹枝綁在馬後,便能輕易清掃掉腳印痕跡。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為何只留下清晰的向西和向南的腳印呢?顯然,其中必定存在問題。

太史慈不禁開始緊皺眉頭,心中暗暗感嘆:看來駐守盧龍道的敵軍將領對唐軍頗為熟悉,且相當的冷靜。

“派出數十名斥候從各個方向探查一下敵軍到底從何處逃跑!”

面對這種情況,他決定率領軍隊直接返回肥如,畢竟如今尚不清楚敵軍究竟逃往何方,若貿然分兵追擊,恐有不測。

畢竟騎兵雖然速度快,打不贏可以逃脫,可若是敵人專門引至峽谷堵住兩口,那就是待宰的羔羊。

反正最大的目標就是肥如城,拿不住盧龍道口的敵軍也就拿不下吧。

等太史慈返回肥如城的時候,已經有士卒依靠人多,以及城內沒有過多準備防守的滾木、滾石和金汁,已經陸續登上了城牆。

孫古見太史慈回來後,一臉關切地詢問:“子義,盧龍道那邊情況怎麼樣?”

太史慈無奈地搖頭嘆息:“對方非常冷靜,沒有上鉤,已經逃走了。他們還故意留下一些迷惑性的手段,所以我沒有讓騎兵貿然追擊,只能先回來了。”

孫古聽後皺起眉頭,心中不禁感到惋惜,但還是安慰道:“沒關係子義,畢竟我們的主要目標仍然是肥如城。只要攻佔了肥如城,我們就能擁有一個穩固的據點,可以逐步蠶食南部地區。”

戲志才也表示贊同:“是啊,太史將軍不必過於自責。相比之下,能否消滅盧龍道口的敵軍並非當務之急。我們需要集中精力攻打肥如城,這才是關鍵所在。”

太史慈點點頭,表示明白,但仍心有不甘:“可是軍師,如果真像我猜測的那樣,盧龍道口的領軍將領就是公孫瓚,那就太可惜了!就這樣放他逃走,真是不甘心啊!”

太史慈心裡想著,能夠對唐軍有如此敏銳的洞察力和應對能力,除了公孫瓚以外,其他人恐怕很難做到。

他不禁感嘆道:“只有公孫瓚才有這樣的警覺性啊。”

戲志才聽後微微一笑,安慰太史慈說:“太史將軍不必過於擔憂,無論是否遇到公孫瓚,都不會改變我們的計劃。我們遲早都會與他們相遇,到那時便有機會一決高下。”

公孫瓚原本就是被故意放回的,目的就是讓他擾亂劉虞的後方。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公孫瓚竟然能忍受屈辱,向劉虞屈服。

就在這時,太史慈派出的斥候疾馳而來,報告說:“將軍,我看到敵軍正從西方進軍!”

聽到這個訊息,太史慈心中一動,自言自語道:“西方……難道他們想要撤退到令支了?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必定是公孫瓚無疑了。”

因為西方的令支是公孫瓚的故鄉,他在那裡可以更好地抵禦唐軍的進攻。

太史慈轉頭看著戲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