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生活的改變 (第1/2頁)
近十年來,“網際網路+”席捲一切。
美團外賣透過提高配送效率解決了所有人的吃飯問題,京東淘寶透過線上商鋪不斷分走線下的零售份額。
拼多多一躍成為新的電商巨頭,線下配送更是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各大城市實體門店,大型商超都在關門倒閉,我們是要感謝這些商業巨無霸麼?做為一個普通人,我不願意看到,但我們卻又實實在在地在亨受這種網際網路+所帶給我們的亨受與便利。
這些從表面上看都是巨大的商業創新,都創造了新的消費經濟。
但如果從底層邏輯層面分析的話,無非就是用新的技術來服務相同的客戶,同時解決客戶相同的需求。
因此,面對變幻莫測的現實世界,只要學會用底層邏輯對案例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到基礎的答案。
01
懂得底層邏輯的人,最高效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給我一個小時,讓我解決一個關乎我生死的問題,那麼我會花55分鐘去思考問題的本質,然後再花5分鐘去解決問題。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我們應該用大量的時間去思考最底層的核心問題,這個事情的難度最大,且其他的問題,都是基於此核心所衍生出來的。
表面問題好解決,但解決核心關鍵問題的能力,才是所有能力當中最稀缺的。
最近,關於華為豪擲200萬簽約天才少年的新聞相信大家都有耳聞。
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之為天才?就是能夠洞悉底層本質的人才,他們會從本質層面去改變事物的走向。
如果說其他人對事情的影響只是執行層的話,那麼天才對事情的影響就是決策層。
舉個簡單的例子。
1950年,兩彈一星錢學森在即將回國時遭到美國司法部的無理拘禁,隨後被關押在洛杉磯以南特米諾島的移民局拘留所。
美國人百般阻攔,甚至還喊話,絕對不能讓錢學森離開美國,他一個人能頂五個師!
正是由於錢學森先生對於科學的極度天賦與能力,才會讓美國忌憚到這種程度。
這就是掌握科學底層邏輯的力量。
02
慢就是快
不知道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學習一個數學公式,習慣於把這個公式背下來,然後遇到相同的題型就往上套,這樣看似非常節約時間,當最終碰到難題的時候,往往一籌莫展。
記住了公式,只能算是完成了1%的能力積累,也許它能解決50%的問題,但是如果想解決剩下一半的問題,就需要繼續積累99%的能力。
那麼,這最重要的99%來源於哪裡?來源於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公式的親自推導。
如果你能親自推導過一遍公式,那麼你就會清楚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絡,就能夠知道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解決起難題來自然也得心應手。
但問題就在於,很多人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解決底層問題。更多人只是看到,我只要花1%的時間去解決50%的問題。
這樣看似高效,但是影響個人成敗的關鍵因素從來不是容易的那50%的部分,而且更難的剩下的部分。
一個人,只要付出差不多的努力,基本上都可以在考試中得到80分。但是如果你想從90分提高到95分,這當中就需要你重新去構建知識的邏輯與脈絡,重新去搭建自己的思維體系。
這看似的5%,卻區別了99%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卓越的人往往只有少數,而處於中間的平凡的人佔據人群的大多數。
選擇卓越,就選擇了更加艱難的道路,而這條路少有人能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