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0章 和平 (第1/2頁)

加入書籤

隨著朝堂諸多事宜的平復,整個咸陽也逐漸安定了下來。

正如大海的浪頭一樣,當你在海岸感受海浪的偉岸,接受風雨的洗禮,這時候,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大海的中心地帶,那個海浪產生的地方,早就已經風平浪靜。

當幾天後,這些戍衛軍三族被抓,戍衛軍上下被徹查,陸續又抓走一些將官和兵士的時候,整個 咸陽有點人心惶惶,人們迫不及待的打聽到底發生何事?

而同一時間,一些在咸陽不起眼的人也紛紛離開咸陽,可能是街邊的乞丐,可能是店鋪的夥計,也可能是走商的商人......總之什麼人都有。他們往外界同意傳遞一個訊息,咸陽有變,跟戍衛軍有關。

又是幾天,當一輛輛囚車拉著一車車犯人趕往邊關的時候,咸陽百姓意識到,事態已經平息,這時候模糊的聽說,戍衛軍叛亂。

就是這麼一個時間差的功夫,嬴子楚已經做好了應對,司馬錯趕往櫟陽,鎮守大秦的東大門,其他將軍,物資也是基本抵達,就等著六國趁著這次叛亂人心不穩之際發動戰爭。

可是經過幾次小規模的試探之後,各國發現秦國雖然無力正面和六國同時抗衡,可是隻要固守,單靠楚國和齊國這些軍隊也是攻不破關隘的。

楚國還象徵性的騷然了幾次,齊國軍隊卻是剛趕到秦邊境沒幾天就收到國內訊息,齊王命他們回去。這更是把齊國領兵將領氣的要死,可是亡命不可違,只能無奈的帶著軍隊回去。

齊國一撤退,韓魏那點兵力更像是一個笑話一樣,就想要匆匆撤軍,可是秦國被稱為虎狼之國,這又豈是浪得虛名,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秦國把這次賄賂後勝的大部分損失在韓魏身上找了回來。

這邊韓魏齊撤退,楚國靠一國之力跟秦國大戰自然是出力不討好,在勒索秦國一番後也是撤軍而回。

這裡就不得不說楚國這個奇葩的國家了。楚國國土面積很大,比之當時的任何一個國家都大,有一個誇張的說法是,楚王都不知道楚國到底多大。這是由其歷史背景的,楚地地域極廣,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北、湖南(戰國楚國滅越後轄地擴至今江蘇及錢塘江流域、山東半島、江西、貴州、廣東部分地方 ,重慶、河南中南部、安徽南部。但這些地方並不是傳統意義的楚地)。也就是說,現在淮河附近及其以南基本上都可以算是楚國底盤。當然當時楚國到底有沒有到達海邊不知道,大機率應該是沒有的,畢竟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還發兵60萬徵南嶺,注意是南嶺而不是嶺南,說是瘴氣瀰漫,很多地方還是部落制形式。

扯遠了,說回楚國國力,正因為楚地的複雜形式,所楚國雖然也是中央集權式的封建國家,可是掌控力度最大的還是在壽春也就是國度一帶,再往南區大多是臣服楚王的家族統治,甚至有的小部落,因為各種原因今天還在明天滅亡了也是有可能的。最有名的就屈景昭三個家族,出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三戶可不是三家人,呃...是三家人,只是這三家比較大,就是屈景昭三家。

而這次攻打秦國的也僅僅是一家之力而已。由此可見楚國實力之強,只是能不能合力又是一個問題。這就導致了秦國和楚國的相處方式,既不能真的舉行國戰,那樣各大家族合力,秦國還真不一定能抗的住,但是也不能不管,該有的震懾還得有。如過因為跟秦國打仗,這個家族得到了大量好處,那麼其他家族就會聞風而動,須知利益動人心。所以才說象徵性的給了楚國一些賠付,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只有這樣,讓他們知道興師動眾攻打秦國無利可圖,以後才會越來與不願意秦國開戰。

不管如何,經過這麼久的戰爭,各國罷兵,不管是作為各國上層的君王朝臣這些統治階層,還是作為底層的百姓奴隸這些被統治階層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