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8章 星月皎潔 明河在天 (第1/4頁)

加入書籤

明示令牌,禁軍放行,方圓幾里,跨馬而奔。

鎮撫司士調動三王令,召東、西、南、北、中五軍皇城司,封閉神策、太平、朝陽城門,眾兵將集結於中。

“稟三王,在後湖覓得其人蹤跡!”

下侍聽命而去,且從四面八方而來,兵械紛出,響動駭人,那身著宮服之人遂被擒獲。

“稟公主...其人後頸,未見印記!”

其人來了一出調虎離山,可知這京城內,儼有其之接應,故而此案牽涉之人可見一般。

遂而西、南、北三軍分從儀鳳、定淮、清涼門出,涉護城、秦淮兩河出皇城西北追捕,鎮撫司軍駐守太平門,五司中軍沿下至玄武門而入皇宮,清查大內,駐朝陽、正陽門,東軍至東駐聚寶、三山門。

“傳三王令,召五軍皇城司,及府軍二十二衛統領赴太平門共議!”

“傳三王令,召五軍皇城司,及府軍二十二衛統領赴太平門共議!”...

將士奔馬搖旗,那通傳之聲響徹整個應天府,一時京師動盪,人心不安。

其人能在京師如此嚴密之布控下逃出生天,一來內應相助,二來必有外線接風。

“這應天府大衛,一個個坐閒仰天,朕竟養了這一群廢物!”乾清殿,皇帝震怒,且聞那銜在側諫,“陛下,整肅京都安防,刻不容緩!”

即命三王,於正北太平門前宣眾衛將。

應天府出事,首要便是追討五軍兵馬司之責,其五軍有巡捕,疏通,護衛皇城之職,遂見皇城兵馬司五軍統領皆上前一步,三王一雙厲目窺然而視,“末將北軍指揮使張帆參見殿下!”

眾皆俯首,此人三王識得,其乃信安伯張輔之子,其所掌北軍都指揮一職,管轄在皇宮以北,三法司之周在其之轄地。

“張帆!”“末將在。”

“事發時太平門何人把守?”

“回殿下,乃是吾北軍副指揮喬泰!”最硯問詢,“喬泰何在?”

視一人眾將中出列,答應了聲,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此三司立於此太平門北上,南下為皇城禁宮,故而三法司居太平門外,其人若要從此內逃離,必然只有向西穿神武、金川、鍾阜三門再經儀鳳逃出北城,或經此太平門而入內宮,由正陽門而逃出南城兩個法子,由此太平門是此間重中之重。

“喬泰!本王問你,事發時,可有何可疑之人,出過這太平門?”

喬泰遙想片刻,卻見其道,“當時末將正在太平門樓之上巡兵,並未實時看到有何可疑之人涉過此太平門,然殿下,若是其人當真欲圖透過此太平門出逃,必要有五司之消禁令牌,才可透過啊!”

三王自知何為五司消禁令,只是這令分居於何人手,確無從可知,“回殿下,北軍所轄之地乃居大內之北,只於太平門而涉禁宮,況且除主子與內官,極少有閒雜人等可入,故而出入北城,需得有五司消禁令,而這五司消禁令,必然只有五軍統領指揮使,才可直屬!”

“故而有了這五司消禁令,無論何人,皆可自由出入這北城諸門?”最硯其上在問。

且見指揮使張帆回,“雖說有這五司消令便可透過北城諸門,然若要向西出這北城,必然得涉這儀鳳門,儀鳳乃北城之要,故而向來是由末將主守!”

觀在場皆凝神,莫非這張帆不怕三王對己起疑,使己染上私放其人出城之嫌,事實卻非然,眾皆知其乃張輔子,張輔乃二王一黨,然今陳妃案,最受損的便是陳家及一派武將之利,故而查清此案,對其人百益而無一害,其人又怎會開儀鳳門放兇手逃離京都?

遂見張帆諸將所直之儀鳳門,必然不會是兇手出逃之首要,由此,兇手只有一路可走,便是穿過太平門,入內宮而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