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序章 (第1/2頁)

加入書籤

1206年,在帝國曾經神聖的土地上,隨著皇權徹底崩塌,拉丁十字軍與羅馬貴族割據一方早已經成為常態。而這種局面至今仍然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反而越發撕裂整個帝國統治的根基,大大小小的拉丁貴族在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西方的采邑制度直接為後來羅馬人收復失地埋下了巨大隱患。

不過羅馬人的處境雖然艱難,可是拉丁人也所面對的局面卻同樣錯綜複雜。

一方面,教廷以及威尼斯企圖扶持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即是所謂的羅馬尼亞國代替原本的正教所宗的拜占庭帝國,前者為了天主教會的權威,後者則是為了自己在東地中海的貿易利益。這使得拉丁帝國可以得到西邊源源不斷的外援輸血。

可另一方面,拉丁人的進入直接打破了地緣上的平衡,除了殘餘羅馬貴族時刻都在為了血洗國恥,北方的保加爾人和東邊的突厥人都在虎視眈眈。無形之中,這不共戴天的三方同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默契地達成了合作。

在伊庇魯斯的杜卡斯家族選擇和保加利亞結盟,而羅姆蘇丹國則給予了尼西亞的拉斯卡利斯家族以庇護,這直接導致了拉丁人陷入了敵對者的重重包圍裡,佔據少數的拉丁人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手中的軍隊了。

如此險惡的棋局中,稍有不慎走錯一步便將滿盤皆輸,拉丁人知道,羅馬反抗者們也同樣知道,而雙方都在尋找對方疏忽大意『露』出的破綻。而首先出錯的是剛剛拿下君士坦丁堡志得意滿的拉丁人,他們本以為可以一舉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然而他們眼中怯懦狡猾的希臘人卻從來不缺少勇氣。起義者在亞德里安堡掀起了光復運動,不惜選擇卑躬屈膝向昔日的敵人保加爾人尋求幫助,而保加利亞沙皇卡洛揚處於自己利益得失的考慮最終選擇出兵南下與拉丁帝國兵戎相見。而自以為穩『操』勝券的拉丁皇帝鮑德溫一世毫無防備,在起義者的配合下,勇猛的保加利亞軍隊一舉擊垮了身經百戰的西方十字軍,俘虜了鮑德溫,兵鋒直指君士坦丁堡。卡洛揚也因此被冠之於,讓拉丁帝國上下無不聞之喪膽。甚至後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公認為首功的博尼法斯坐守塞薩洛尼卡一時間也不得不選擇避其鋒芒,一度保加爾人和羅馬人竟然聯手直接圍攻了塞薩洛尼卡城。

一時間,戰局好似一下子被扭轉,曾經圍攻君士坦丁堡的十字軍反而陷入一年多以前羅馬人面臨的窘境之中。然而正當所有人都以為保加爾人和羅馬人聯手即將徹底消滅內部出現分裂的拉丁人的時候,一個男人的橫空出世卻打斷了這一可能。

佛蘭德爾的亨利,拉丁帝國皇帝鮑德溫一世的弟弟,十字軍時期雖然嶄『露』頭角可遠遠談不上耀眼,但是臨危受命登上皇位的亨利皇帝卻立即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能。其果斷與尼西亞的拉斯卡里斯家族達成停戰協議之後,立即和塞薩洛尼卡的博尼法斯不計前嫌共同聯手,終於在關鍵一戰利用保加爾人內部的分歧暫時擊退了卡洛揚沙皇和米哈伊爾杜卡斯率領的聯軍,重新掌握了巴爾幹半島上的主動權。亨利皇帝將各自為戰的拉丁人重新扭成了一條繩,尤其是亞該亞侯國和雅典公國徹底覆滅之後,所有仍然幻想著割據一方的十字軍貴族只得選擇歸順於羅馬尼亞這一面大旗之下共同應付希臘人的反攻倒算。即便是高傲猶如塞薩洛尼卡國王博尼法斯最終也選擇了向亨利稱臣。

可以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君士坦丁堡的亨利皇帝再清楚不過什麼是“遇到皇冠必承其重”,而這道理反過來一樣,即便世界三面來攻,卻反而讓他的御座更加不可撼動。透過整合各方力量,此刻的拉丁帝國在這個男人的帶領下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境內的羅馬人反抗遭遇到了殘酷的鎮壓,而新的采邑制度被強行推行,對地方的控制不斷加深,使得拉丁帝國在短短半年之中便平息下了國內的不穩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