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章 製陶 (第1/2頁)

加入書籤

景程和妻妾一起回到家裡,才剛進門就發現門上掛著兩隻野兔。

不用想,肯定是猛送過來的。

“良人?這野兔是怎麼回事啊?誰這麼好心給咱們送肉啊?”

“應該是村裡的獵戶,他現在叫猛,名還是我取得呢!”

“良人真厲害,猛是因為名字的事才送肉的嗎?”

“不全是,可能還因為我教他做繩套的恩情吧……”

“那他是很好的人呀!”

“確實!知恩圖報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

晚飯過後,景程開始燒陶前的準備工作,王氏和小妮也在一旁幫忙。

三個人的工作效率很快,尤其是王氏和小妮,她們都是幹活的好手,不到一個小時就把景程帶來的粘土篩了一遍,然後加水和成泥。

其實這些泥本可以更加細膩的,而且還少了一道晾乾之後再粉碎的程式,但景程要的是速度,所以只能先這麼幹!

不過即使是如此,他也有把握燒出精美的陶器來。

泥和好後用葉子包好,目的是為了保持水分。

這之後景程拿出了老爹留下的銅錘和銅鏨。

這玩意兒是用來雕刻石頭的,景程打算用它們雕刻木頭,目的是製作一個簡易的拉坯器。

拉坯器就是一塊會轉的圓盤,把配置好的膠泥固定在上面,利用旋轉的慣性進行塑形,既方便又快捷,做出來的陶器也美觀。

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陶器的製作工藝已經相當發達了,甚至已經出現了青瓷。

不過這種技術一般都掌握在大貴族的手中,普通人,甚至是一般的小貴族根本就不會!

至少景程就沒聽說過周家村的人會燒製陶器,更甚至,周邊幾個村子也沒有!

所以燒陶是一件很牛逼的技能!

不知不覺間,夜色微涼,月亮已經爬上頭頂,景程製作的拉坯器大功告成。

雖然略顯粗糙,轉軸和圓盤的同心度也不是那麼好,但這卻算是一件機器。

因為景程在轉軸的底部固定了一條麻繩,就當做是帶傳動的履帶,而只要搖動連線在另一頭的一根搖桿兒,那轉盤就會飛速的轉起來了……

一個拉坯器,兩個人才能操作,遠遠算不上簡便,但這卻是推動古代工業的重要一步。

其實景程也可以製作一個曲柄滑塊機構,再連線一個合適的腳踏板,那樣就能單人操作啦。

不過那個太費時間了,而且前期也沒有必要,所以就這麼滴吧!

一夜無話。

第2天早上,秋高氣爽,天空湛藍,又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

簡單吃完早飯,景程一家三口到地裡面幹活,還是去收穀穗,不過景程卻有更重要的任務。

他要搭建一座土窯出來。

景程來到河邊,第1步是要選取位置,最好靠近原材料和水源,這樣才能省時省力!

景程一眼就看中了大清河上游附近的一處土坡,這裡不但靠近粘土和水源,山坡西南方向就是一片松林,這下就連柴火也有了……

位置選好之後,景程開始挖掘粘土,整整挖了三大筐,全部平鋪在地上,然後澆上足量的水……

“對遛!就這麼幹!”

景程直接脫掉草鞋,一下下的踩著粘土和水的混合物,不一,會兒滿坑的泥漿就好了!

景程顧不得腳底的泥巴,四處找了一些茅草就扔到泥潭裡,然後繼續踩踏。

這一過程總共持續了半個小時,用來製作土窯的泥漿準備完畢。

接下來就是搭建窯身了。

景程設計的土窯總共分為兩層,最底層是燒柴火的,作用是提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