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0章 翁同龢 (第1/6頁)

加入書籤

隨著金丹教匪亂的硝煙逐漸散去,整個熱河地區似乎恢復了往日的寧靜,但一股暗流仍在悄悄湧動。匪首楊悅春,那個曾讓無數官兵聞風喪膽的名字,如同鬼魅般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既無被擒的訊息,也未尋得其屍首,生死成謎,成了懸而未決的謎題。

葉志超深知此中利害,在撰寫呈給朝廷的“熱河平匪折”時,他巧妙地運用了文字遊戲,將戰果無限誇大。折中,他豪言壯語地宣稱剿滅了賊匪萬餘,這一數字遠超實際,足以彰顯其功勳卓著;同時,他還謊稱活捉了匪首李國珍,而實際上,這不過是他在混亂中捕獲的一名小頭目,為了邀功而故意混淆視聽。至於安撫流民五十餘萬的壯舉,更是將數字誇大數倍,以博取朝廷的歡心與獎賞。

對於楊悅春的失蹤,葉志超則選擇了避而不談,隻字未提。他深知,若將此事暴露,不僅會讓自己精心構建的勝利光環黯淡無光,更可能引來朝廷的質疑。因此,他選擇了沉默,將這個謎團永遠地埋藏。

在戶部報銷軍費時,葉志超更是毫不客氣地列出了長長的一串清單:撫卹傷亡將士、僱傭民夫修築工事、購置槍炮彈藥、儲備糧草軍需……各項開支加起來,竟高達百萬兩之巨。這個數字,對於當時本就財政緊張的朝廷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然而,慈禧太后在審閱這份奏摺時,卻並未過多計較。在她看來,只要能夠平息匪亂,維護皇權的穩定與威嚴,即便損失百萬兩銀子,也是值得的。於是,她大筆一揮,批下了那句諭旨:“賊亦平,雖損銀百萬,無大幹戈,幸喜還不礙,著戶部處理!”

而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李鴻章這位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幕後操控。作為淮軍的領袖,他主管四省軍務,對葉志超等將領的每一次行動都瞭如指掌。葉志超與朝廷的一切聯絡與溝通,都需經過他的審批與指導,甚至連奏摺中的一字一句,都需事先與他商議並得到他的認可。可以說,正是有了李鴻章的支援與庇護,葉志超才能在官場中如魚得水,屢建奇功。

在軍費報銷的微妙博弈中,李鴻章最初確實動過念頭,想避開繁瑣的朝廷程式,直接透過私下渠道解決。他私下裡聯絡了幾位戶部主事,意圖以更為靈活的方式處理這筆龐大的開銷。

然而,這些戶部主事的回覆卻讓他大跌眼鏡——他們雖表示事情可以辦妥,但前提是需要豐厚的“上下打理”費用,每人不低於二十萬兩,這無疑是獅子大開口,讓李鴻章深感憤怒又無奈。他心中暗罵這些官職雖小卻手握實權的小官吏,卻也明白,在複雜的官僚體系中,這樣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無法輕易撼動。

面對這樣的困境,李鴻章只能放棄私了的念頭,轉而選擇更為正式、也更為艱難的直接報銷途徑。他深知,即便皇太后和皇上已經給出了批示,但真正執行起來,戶部那關依舊難以輕鬆過關。那些官僚們總能找到各種理由拖延、剋扣,讓軍費報銷的過程變得漫長而艱難。

報銷的文案最終還是傳到了戶部尚書翁同龢的手中。這位年長的官員,鬍鬚已經斑白,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歷經滄桑的睿智與冷漠。他坐在戶部大堂之上,一邊翻閱著文案,一邊眯縫著小眼,嘴角掛著一絲輕蔑的笑容。在翁同龢看來,李鴻章這樣的舉動無異於痴心妄想,他深知戶部財政的緊張,也清楚朝廷內部對於軍費開支的嚴格審查。因此,他毫不留情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他李鴻章休想從我這裡拿走一兩銀子!”

然而,李鴻章並未因此而放棄。他深知此行進京的目的不僅在於邀功請賞,更在於為前線將士爭取到應有的軍費支援,以及解決戶部歷年來的欠銀問題。於是,他帶著葉志超一同面見聖上,希望能夠藉助皇權的力量來推動此事。在面聖過程中,李鴻章不僅詳細彙報了剿匪的經過與成果,還言辭懇切地闡述了軍費的重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