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1章 動力替代的基礎 (第1/2頁)

加入書籤

“關於教育體系建設問題解決,這是一個長久而艱難的過程。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也會遭遇巨大的阻力,特別是在當前社會條件下。”

張寒凌覺得還是需要更進一步堅定他們的決心,作為一個旁觀者,他不覺得在沒有實權統治者的幫助下,能推出這樣的政策。

“先生所說的,咱是能理解的,但是新型產業的發展如果必須要大批次培養這樣的人才的話,為萬世計,咱也必須推行下去!”

朱元璋首先表態,他本身對於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的建設是具有一定發言權的。

在明初時期的三代帝王統治時期,明朝普通人的文盲率大大降低,官府開設的養濟院這類的也幾乎普及到了縣級層面。

而他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還是想去實現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但是受限於生產力的發展,他們這樣的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樓閣鏡中水月。

不過現在有新型產業的支撐,這些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就不再是無根浮萍了。

“其實,我有一個想法,現在的基礎科學教育主要以工廠建立之後,對現有工人以及部分工人子弟進行培養,透過數年的培養,形成一批依託產業而存在的新式人才。”

“然後再同步試點,在縣一級層面上設立新式官學,在限制新式人才參與科舉的條件下,避免儒學對這些人的牴觸,形成儒學與新式學堂並存的局面。”

“最後再潛移默化,讓新式人才慢慢掌握足夠的話語權,最後徹底改制科舉,讓新科舉產出的官員具備新式人才的素質,由此慢慢過渡。”

“先生這個辦法好,現在的文人對於這些新型產業其實並不特別牴觸,至少他們認識到這樣的便也能賺取很多財富,在這一點上他們也很急切地想要插上一手。”

朱標點點頭,他是傳統儒家學派培養出來的,但是也是諸多新型產業的主要負責人,更明確新式人才的重要性。

對於張寒凌而言,基礎科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會夾雜著各類各種勢力的反對。

在這種思想沒有得到地方的年代,提前去普及基礎科學知識,其實是為思想解放培育幼苗。

等到工人人數達到一定數量,受過新式教育的人才越來越多,他們很快就會意識到階級的差距。

“讓他們辦啊,現階段你們想要的不就是利益最大化嘛?再一個就是朱氏皇族千秋萬代嘛?”

“而只有你們能儘可能在社會變革和產業變化的過程中成為參與者,才不會最終被時代所淘汰和拋棄!”

“此外,新式教育體系的建立,也是你們新型產業做大做強的唯一依靠。總不能指望那些只會之乎者也,不懂技術的人瞎指揮吧。”

張寒凌覺得這個話題太大了,大到很大可能在座的這些人都看不到結果。

與其如此,還不如先提出一些近期有預見性的東西,讓他們以後慢慢去理解。

“這個問題暫且打住,我們只需要有方向就可以了,具體執行,可以一步一步來,現在工廠招募工人進行夜校培訓吧,後面的再想辦法慢慢來。”

“下面我要說的問題是關於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需要提前警示的問題。”

張寒凌轉移了一下話題,讓在場的人終於提振了一下精神,畢竟關於社會體制的變革,對於他們而言太過於哲學化了,聽了半天也只是雲裡霧裡。

“第一次工業革命其實是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動力革命。什麼叫動力革命呢?簡單點來講,以往很多社會生產都是直接使用人力來進行,部分用畜力代替,生產效率是極為低下的。”

“而蒸汽機出現之後,各種改良的蒸汽裝置,透過一定的機械工程和力學理論的創新應用,就可以以燒開水的方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