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十八章 天定命數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朱標每逢想起此事,都覺得腳底生寒,這也給了他一個教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得要按規矩來的,一定要懂得適時變通,否則吃虧的永遠都是自己。

有一種人的性格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錯了,但嘴裡會認錯,可行動上依舊。

朱標也是這一種人,對於朱元璋懲罰貪官汙吏的雷霆手段,他是不認同的,覺得很殘暴的,所以屢屢頂撞朱元璋。

也許是他沒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沒有體會過戰場的血腥,不明白貪官汙吏對江山的危害,所以他主張的是寬厚政策。

在他的治國理念裡,始終灌注有儒家思想“人性本善”的思維,而朱元璋則是經歷過苦難了解世態有“人性本惡”的思維,對任何構成大明江山危害的事情都是施以雷霆手段。

當年爆發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從一個雲遊化緣的僧人,投奔濠州紅巾軍元帥郭子興,變成了一位起義軍士兵。

因朱元璋在寺廟裡學過識字,身材高大,加上觸角敏銳,打仗自有一套,屢立戰功,很快得到郭子興的重用,郭子興便把義女馬秀英許配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的崛起引起了郭子興的猜忌,再加上受到郭子興的兒子排擠,差一點被困在牢中餓死,所幸妻子馬秀英冒死相救才脫困,郭子興令他離開濠州,他便帶著妻子馬秀英和二十個心腹離開濠州,前去定遠。

這一去就雄鷹展翅,成為朱元璋逆風翻盤的分水嶺,掀開爭霸天下的序幕,史書稱之為“南略定遠”。

到了定遠,朱元璋憑著出色的能力逐漸站穩腳跟,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才來投靠,成為一路元帥,後來攻下滁州,再往南攻打和縣,然後渡江,佔領太平,最後攻佔集慶(今南京)。

為了奪取集慶這個戰略要地,成為自己發展壯大的根據地,朱元璋把軍中所有的家眷都留在太平,然後全軍出動,拼死也要拿下集慶。

朱標就是在這個時候生在了太平一個叫陳迪的家中。

當兒子出生的訊息傳到集慶戰場上時,朱元璋正在指揮軍隊與集慶元軍酣戰,他興奮不已,在身後山坡的石頭上刻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字。

這一年的朱元璋二十八歲。

朱標的降生,對他是極大的鼓舞,老朱家有後了,劉伯溫對他說這是老天爺給他的最好的禮物,攻取集慶,兒子降臨,一切都是應天而生,帝業必成,這番說詞激勵了所有將士,三軍個個用命,奮勇向前,終於攻破集慶這個戰略要地。

朱元璋為了確立他是應天而生的真命天子,於是把集慶改為“應天”。

集慶之戰,是朱元璋手握爭霸天下主動權的轉折點,稱為吳王,立朱標為世子,成為起義軍最後的三大反王之一,與漢王陳友諒、誠王張士誠分庭抗禮。

朱元璋先後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為了讓兒子朱標瞭解民生維艱,體驗一下真實的生活,在即將登基稱帝之際,特地讓朱標從應天回到濠州,代父去祭拜祖陵。

臨行前,朱元璋囑咐朱標說,你生下來,就有我的庇護,沒經歷過什麼波折,更沒經歷過什麼苦難,習慣了安逸的生活,現在你回去,一路上游覽山川,經歷田野,多看看人間煙火,瞭解民間的善惡美醜,這對你的成長大有益處。

朱標也聽話,一一照做,在經過太平時,懷著感恩之心拜訪了陳迪家,賜白金五十兩,代母致厚贈一批貴重物品。

年底,朱標回到應天,朱元璋為了讓他更深入瞭解民情,不顧寒冬特意帶他到郊外視察,進入農家。

在回來的路上,朱元璋看著道路旁邊的荊棘,藉此給朱標上了一堂生動的說教課:“荊棘雖然有刺,但能祛除風寒,所以,古人雖然用荊棘打人,傷得皮開肉綻,但卻不會傷人性命,古人的用心是好的,可見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