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諸葛亮初露崢嶸 袁顯能招延俊秀 (第1/4頁)
但這場由莫氏、徐氏掀起的宗黨叛亂,是怎麼被黃猗平定的呢?
餘汗之戰後,袁耀便收攏諸葛玄潰散的部眾,又從降卒中撿選健壯,重新建立起一支郡兵。
這支郡國兵自然歸擔任豫章都尉的黃猗統領,兵力也有一校。
莫氏、徐氏兩家暗地裡聚集部眾的動作,並沒有瞞過其他宗族。諶禮更是不止一次憂心忡忡提醒黃猗,但黃猗並不以為然。
直到傳來了荊州軍大舉進攻柴桑和上繚的訊息,莫氏和徐氏認為時機已至,當夜就一邊在城中製造混亂,一邊召集城外的部眾進攻南昌城。
當夜,城中多處起火,到處都有人喊著“南昌大族皆反”“諸葛太守復位”的假訊息。
見形勢一片混亂,黃猗驚慌失措下,第一反應竟是棄城而逃。
危急時刻,諶禮和熊氏家主趕來求見黃猗,並主動將自己的子侄都留在了太守府作人質,所謂“南昌大族皆反”的流言不攻自破。
和黃猗同住的諸葛亮此時也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份安撫住了郡兵中諸葛玄的舊部,使得大部分士卒們回到了各自的崗位。
見局勢並沒有失控,黃猗這才行使自己豫章都尉的職責,一邊命人收捕城內鬧事者,一邊緊閉城門加強城防。
到天明,形勢明朗起來,黃猗這才知道參與叛亂的只有徐氏和莫氏,這兩家已在城外聚集了上萬部眾,正在圍城叫囂。
黃猗連忙派人飛馬向袁耀告急求援。
在黃猗和諶禮等人焦頭爛額之際,少年諸葛亮又一次站了出來,為眾人分析徐、莫兩家利害和叛亂動機,並教黃猗行分化瓦解、逐個擊破之策。
眾人一開始很是不以為然,還要把諸葛亮趕出去。
何時一孺子也能出謀劃策了,這要是讓天下人知道,豈不說我豫章郡無人乎?
諸葛亮也是放出了大話,言明自己的計策“旦夕間可奏效”,若是此計不行,自己甘願領受軍法。
考慮到諸葛亮的計策其實並沒有什麼成本,黃猗便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依計行之。
於是讓人在城上對莫氏族眾宣佈“只誅首惡,餘皆不問”;而對徐氏部眾則高喊“凡叛者皆誅其家”。
而諶禮此時也修書兩封,派人送去新淦老家。一封是寫給自己兄長,使其召集諶氏宗民為外援;另一封則交給新淦聶氏家主,陳說利害,讓其也站在黃猗這一邊。
徐氏、莫氏眾人雖然每日在城下叫囂,但雷聲大雨點小,他們完全沒有攻城的經驗,幾次貿然衝上來被弓箭射回去後,就再也不敢攻城了。
兩日後,徐宗的部下逃散了一大半,而莫氏寨中也發生了內亂,然後一眾莫氏族人便綁著自己的族長,押到了城樓下請罪投降。
徐宗得知後,立刻帶著剩下的人逃走了。
南昌之亂,就此告終。
事後眾人大感神奇,皆問諸葛亮為何三言兩語,就能讓徐、莫兩家萬餘人不戰自潰。
諸葛亮答曰:莫氏強族也,其眾數千戶;莫氏之所以會叛亂,只因其族長不滿袁耀,是為一己私心而攛掇族人造反,其族眾並不一定願意從亂。
所以只要宣佈對莫氏宗族“只誅首惡,餘皆不問”,那一定會有人造自己族長的反。
眾人仍然不解,問諸葛亮:明明徐宗和莫氏族長一樣的情況,為什麼對莫氏“只誅首惡,餘皆不問”;而對徐氏“凡叛者皆誅其家”?
諸葛亮答曰:徐氏雖為大族,但其宗戶不過數百家。徐宗造反,主要依靠的是他平時豢養的門客私曲以及佃戶。這些人受徐宗的恩惠而為其賣命,自然不會輕易背叛徐宗。
然而這些門客私曲畢竟是外姓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小門小戶。若是徐宗造反成功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