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醫校初建 戰事將起 (第1/2頁)
一連好幾天,袁耀都沒睡個好覺。
一想到自己收服了黃忠,而且還是巔峰壯年黃忠,袁耀就興奮不已。
這誰還睡得著覺啊!
自己終於有頂尖戰力了,這以後不管幹誰,底氣就足多了。
儘管每晚都只睡一兩個時辰,但袁耀每天白天還都神采奕奕的。
這亢奮無比的狀態卻有些讓馮方女擔心,便是偷偷從上繚請來了自己師父張機,還有師父的摯友華佗。
但經過兩人一番仔細的會診,最終確診袁耀健康無恙。
袁耀也剛好想找他們,眼下條件成熟,也是時候實現自己一開始對張仲景的承諾,為發展古代醫藥學事業盡一份力了。
華佗正欲向袁耀辭行。他生性灑脫不羈,喜歡不受拘束,四處遊醫的生活。
對於他而言,被袁耀豢養為門人而獲得下半輩子衣食無憂,遠不如診治疑難雜症獲得的樂趣大。
但當袁耀提出,要建立一所專門培養醫者、研究醫術藥理的學府的時候,他立刻被這個聞所未聞的想法吸引住了。
而且袁耀還向他保證,他在這所學府可以去留自便,以後想走隨時可以走,而且不用擔任行政官職,被人束縛。華佗便立刻答應了參與搭建這所學府。
於是在豫章郡新任郡丞諶禮及一眾南昌強族的支援下,有史以來第一個專門培養醫學、藥學人才的官學在南昌掛牌成立了。
這所專攻醫藥學的官學,被華佗和張機暫時命名為豫章醫學府。
華佗為教授,專事傳教醫學。張機則既擔任教授,又擔任醫學府令,負責這座學府的日常管理。
但當袁耀提出廣招生源,同時培養“醫”“藥”“護”三類人才,而且從低到高分級設立醫學院的時候,華佗和張仲景兩人雖然眼前一亮,頓感新異。
但片刻過後,這兩位聯合創始人都投了反對票。
原因是,袁耀的想法完全脫離了現實。
在漢代,識字率低到令人髮指。而能否讀書識字卻又是從醫的一大門檻。
但是能讀書識字的人基本家庭條件都不差,然而醫術被視為末技,醫者被視為百工、賤工,地位極其卑賤。
而且你只要會讀書寫字,再差也能在縣裡鄉里混個小吏的差事,何必要自討苦吃,當個不受待見的醫者呢?
雖然治病救人的職業很重要,但在這個感冒發燒都難以醫治,大多數病全靠自愈的古代社會,老百姓們寧願相信神婆巫術和鬼神之說,也不願意相信醫術能救人。
張角的太平道,就完全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一般只有家道衰落者,亦或是對治病救人特別感興趣的,才會學習醫術從事醫者職業。
就比如張仲景自己。
袁耀雖然有心建立起一整套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但現實告訴他,這種事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
所以他便先按照華佗和張仲景的建議,先將豫章郡的醫者們重金召集在一起,選拔其中合適之人,或使之充任為學府的醫教,或收為華佗的弟子加以培養。
華佗時年五十,行醫三十載,早有累累盛名,用他的名義招收弟子,有事半功倍之效。
醫學府暫時只開設兩班,其一為長期班,只招收十四歲以下識字之人,好讓張仲景和華佗從頭培養,期冀這些少年能成為未來新一代的醫學中堅人才。
另一科為速成班,招收二十歲以下、十八歲以上的青年。只需學習一些簡單的醫術,比如包紮傷口、固定骨折、識藥採藥用藥敷藥這些。學制三到六個月,學成即派往軍中,充為軍醫。
為了表示支援,諶禮、徐宗等南昌強族,每家都派遣了一兩個不受待見的支族末戶子弟,作為長期班的第一批學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