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70章 德意志帝國崛起不靠武力 (第2/2頁)

加入書籤

諾威王國、薩克森王國三王國試壓,最後小仗一打起來,然後利用軍力試壓,對方最後被圍困之下,投降了。

威廉四世自然知道俾斯麥等人的打算,打敗了這些國家,固然普魯士吞併成功的更徹底些,但是普魯士畢竟人口也不算多,只佔據一半人口而已,統治就可以內耗萬普魯士軍力的精氣神。

所以俾斯麥最後還是聰明的選擇如威廉四世所想,不願意看到接收的時候是一個四分五裂各王國陸軍,也不會允許慕尼黑外交官過柏林,單獨派駐到維也納和巴黎去。

因此柏林的施壓,加上其他各國的觀看,宗主奧地利被打怕下不敢站出來維護他們,他們這些國家最後妥協了,普魯士接管國家軍隊,經濟市場同意,各國統治者只剩下形式化的王國王室和公國大公。

保持了這些王室的顏面。

而其他貴族和資本還是利益不變,因此加大歡喜下,在維也納目瞪口呆下,德意志帝國就這麼統一了。

德國實力得到空前的強大,注入了這些王國的實力加身,到了此時,德意志帝國才敢真正的說聲足以跟沙俄帝國叫板,不懼英國,強硬對待荷蘭和法國。

至此,德國真完成的銳變,歐洲第一陸地強國在打敗法國之後即可進入了巔峰。就連一向以歐洲陸地第一強國嗯嗯沙俄都害怕了。

亞歷山大二世在許多議題上,都不得不給德皇威廉一世被面子,比如德國俄奧問題上對沙俄試壓,沙俄只能夠選擇跟奧匈息事寧人。

再比如錢不就荷蘭召開的巴爾幹半島問題峰會,用過德國沒有受邀參加,該峰會上的不少成員對此表示不滿。

顯然,德國的施壓各國下,各國還是顧忌到柏林的顏面,最後都把壓力放到主辦方荷蘭這邊了。

不過德國卻是聰明的躲在背後,靜等訊息。

倒也是聰明得緊。

威廉四世在墨爾本想到一個問題是,克里米亞和巴爾幹半島,奧地利為了利益可以拋棄固有的共神皇三國同盟的其他盟友利益,由此解散了神聖同盟沙俄和普魯士的義務,時期肆意追逐自己國家的利益,由此摧毀的奧地利帝國。

現在奧匈帝國還能夠讓德國相信奧地利還能打仗嗎?德國恐怕也害怕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打不起仗,然後隨時出賣一槍自己盟友吧,畢竟1856年他出賣了沙俄,害得尼古拉一世自-殺。

普魯士吞併了其他德意志邦交國踢開了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後者甘心嗎?

荷蘭是不是可以在這一方面,給德意志帝國製造一個豬隊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