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07章 鐵血首相俾斯麥的看法 (第1/2頁)

加入書籤

《醜陋的法蘭西人》該作者強調,假設法蘭西帝國輸了被退出柬埔寨甚至最後遠東的殖民地南越都保不住,會被世人看破手腳,雖然號稱世界第二大強的軍事國,結果卻是紙老虎罷了,拿破崙三世的地位勢必受到法國內部的挑戰,奧利維耶首相更是地位難保,法蘭西帝國的國際地位也將會下滑,這也是歐洲和美洲各國但是拿破崙三世和奧利維耶為求勝利,鋌而走險,選擇全面向暹羅王國開戰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暹羅王國並非單獨抵抗法蘭西帝國的入侵,而是以海牙國際法庭成員國+英國作為後盾,尤其是荷蘭和英國的大力協助,畢竟兩國在遠東的荷屬東印度和英屬下緬甸和英屬馬來亞群島都是最靠近暹羅王國的地方之一,支援上十分便利。

所以拉瑪四世就算有意讓步求停火,但是維多利亞女王和威廉四世擁有如果想要藉此削弱法蘭西帝國的想法時,兩人恐怕不會答應。

因為英荷兩國不管是在遠東的殖民地還是在歐洲本土上,都面臨最近這幾年法蘭西沒有大型戰爭下,高速發展的經濟和軍事已經威脅到兩國,而英荷甚至在非洲南部都對戰過的,其後兩國也跟別的國家大打出手。

法蘭西在墨西哥已經安定下來,所以,法國悶聲不吭的發展讓兩國警惕不已,這次暹羅王國的坑,卻是兩國的意外之喜,很多人猜測,這次制裁之所以這麼快的透過,特別是英國在海牙國際法庭中的盟友比利時和葡萄牙都那麼爽快的答應投票贊成,而英國也在這個該組織外自主加入制裁行列,這已經表明了英國鮮明的抗法的態度,而荷蘭作為第一個推動的國家,更是不用說了。

因此英荷聯合推動削弱法蘭西帝國的說法,在歐洲開始盛傳。

最早傳出來的,還是普魯士那邊報紙,其他各國裝載。

1867年普魯士王宮首相俾斯麥在該國的報紙《柏林日報》上發表了自己對法蘭西帝國和暹羅王國戰爭的看法。

這是首次由歐洲大國內閣首相為此發表公開的看法,因此,受到了各國的關注,就連當時方的法蘭西帝國和暹羅王國等國都對此展開新迅速的評估,猜測普魯士這位已經獲得鐵血首相稱號的俾斯麥的用意。

在普魯士的報紙中俾斯麥首相介紹,早在幾年前的1863年,英國在印度,荷蘭在東印度就已經秘密訓練接收暹羅王國計程車兵到兩國國土進行訓練,而英荷兩國的軍事教官也經常到曼谷去,就地培訓暹羅王國軍隊。

當暹羅王國被法蘭西帝國東部的南越殖民地發動向西部進攻後,兩國除了投入軍援物資外,還提供了準確的法蘭西帝國在戰場上的情報和後勤情報,甚至兩國一起推動了海牙國際法庭成員各國拖下水,在這十幾個國家聲勢浩大的制裁下,暹羅王國拉瑪四世如果中途退出放手的話,將會難以想這些幫助他們的國家交代。

英荷兩國都不希望這場戰爭過早結束,因為想借著法蘭西帝國和暹羅王國戰爭再一次想這個世紀初拿破崙一世時期那樣,準備集結整個歐洲各國的勢力來在暹羅王國背後支援,再一次拖垮法蘭西,同時,透過法暹交戰可以評估法蘭西帝國的虛實,並測試英國和荷蘭等武器出口國的效能,作為設計下一代槍械大炮參考。

因為兩國都是軍工複合體體制國家,在國家經濟中佔據不小的份額,是英荷兩國對外出口的主要產品利益來源之一,即是荷蘭首相托爾貝克和英國首相迪斯雷利等想早日休戰,恐怕兩國的軍火商也不會同意,不亂法暹戰爭結果如何,英國和荷蘭都是大贏家,而且他制裁國家則是會小贏,至於普魯士和沙俄奧匈等國,則會因此對比法蘭西將會成長更快。

正因為如此,因此歐洲將會分裂的更加碎片化、集團化、層次化可能性增加。

儘管英荷軍火商獲利之外,這場戰爭也成就了暹羅國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