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章 準備 (第1/3頁)

加入書籤

明年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師,起兵攻明。從此之後,遼東地區的百姓便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飽受後金欺辱。

有的百姓為了活命投靠後金;有的百姓拖家帶口遠離故土;有的則因戰亂波及而失去性命。

萬曆四十六年,明朝為了剿滅後金,開始徵加遼餉。接著是剿餉、練餉,到了崇禎四年,遼餉達到了一千萬兩白銀。

關內的百姓也因後金女真的作亂而飽受苦難。

將山東的各事項安排妥當後,劉卓便踏上了歸程。

回想起火器的發展,劉卓多少覺得火器的研發有點慢,也跟人手缺少有關。

後金八旗軍,六萬多騎兵可不是吃素的。

沒有大量的火器作為支撐,想要在正面硬剛後金的騎兵或者重甲步兵太難了,估計破防都不可能。再說了,後金每次打仗都是將漢營兵當替死鬼,女真兵馬隨後壓上,屬實不厚道。

歷朝歷代不是沒有以步兵對抗騎兵的例子,李牧、蒙恬都是以步兵戰勝匈奴的騎兵,李陵以五千步兵對戰八萬騎兵(雖然輸了,但是殺敵也過萬)。

劉琦、岳飛曾率部擊破金人鐵浮圖,孟珙也擊敗多次蒙古鐵騎。明朝時期,朱棣以步兵、騎兵、火器部隊多次打敗瓦剌與韃靼,還有秦良玉的白桿兵等。

這些將領在歷朝歷代都是最為優秀的一批,但是劉卓只能選擇朱棣的戰法,因為朱棣運用火器最多,火器能給敵方造成較大損失。

其他的戰法劉卓只能借鑑一二了。秦良玉的白桿兵也很厲害,可以將火銃與長槍兵結合起來。

劉卓不斷回憶,後金兵中幾乎所有的八旗軍兵馬都擅長弓箭(巨弓重箭,箭長超過一米),多喜歡步戰,以重弓長箭獵殺明軍。

薩爾滸之戰,明朝將領杜松就是被八旗軍的弓箭射死。

八旗軍的戰弓普遍拉力在100磅左右,索倫兵的戰弓拉力在170鎊左右,臂力更強的甚至能達到220磅。此外,後金八旗軍的著甲率也相當高,有時候戰鬥時也會給戰馬披甲。

當然清弓也有其短板,其有效射程在40米-70米內,極少部分的清弓射程會達到100米以上。

若是清弓的射程也上去了,那自己就沒必要反抗八旗軍了,仗也就不用打了,可以直接出海避難。射的準、還破甲,這簡直是比火器還厲害。

至於火器這塊,明末的畢懋康好像研製了自生火銃,也就是燧發槍。

其在崇禎年間將編輯的《軍器圖說》獻給朝廷。這會畢懋康其大機率沒有研究出來。對劉卓來說,這會找畢懋康,還不如自己研發來的快。

返回山西清源縣的途中,劉卓不是在思考火器的研發,就是在謀劃人手的招募。

六月中旬,劉卓返回到了山西清源。

從年初三月出發,到現在回到山西,差不多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回到宅院後,劉卓先去見過父母,大致訴說了一路的經歷。

隨後,就前往縣城外安置匠人的宅院。

為了區分各部門,劉卓將眾多工匠研究火器的地方稱為火器所(研究燧發槍、火炮、火箭);將生產各種農具、刀槍棍棒的地方稱為器械所(產長槍、刀、盾牌、弓箭)。再設定採購所,滿足兩局的日常消耗。

三所內外,皆由劉氏商行內的護衛看護。

燧發槍,歐洲那邊可能有人制作出來了,但是造價比較高。自家這邊的研發也不可以停下,手榴彈、手雷(沒什麼技術含量),也可以製作一下。

劉卓繼續往火器所內部走去,喚來管事邱泰:“你們現在研究燧發槍到哪一地步了?。”

“每次試射燧發槍的時候,燧發槍的射程沒有公子說的那麼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