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8章 不要誤會,本官不是針對誰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朱標微微皺眉,說道:“寧陽縣……終究是個小縣,若是讓徐叔父和常叔父往寧陽縣大量發配俘虜,寧陽縣有沒有那麼大的牢房,能不能住的開這麼些人且不說,就是百姓的數量也會遠遠低於戰俘。”

“楊知縣或許有辦法能讓這些俘虜老老實實的幹活,但是哪怕有萬一的可能,孩兒都不能拿寧陽縣去賭。”

略一遲疑,朱標又接著說道:“唯今之計,只能先將那些鄉紳家的親眷發配到寧陽縣,等北伐結束後再從山西和江南募集百姓,將之遷往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朱重八朱皇帝嗯了一聲,忽然重重的嘆了口氣:“這狗入的韃子,好好的北方讓他們禍害成這般模樣,造孽啊!”

一番長吁短嘆過後,朱重八朱皇帝越發感覺心頭煩悶,想了想,乾脆帶著朱標直接往馬皇后所在的坤寧宮而去。

……

正當朱標替楊大知縣擔心戰俘的問題,並且決定暫時不往寧陽縣調撥戰俘的時候,楊少峰則是躺在縣衙後院的躺椅上假寐,心裡不斷的覆盤著整個寧陽縣在這半年的發展情況。

在丁口數量方面,除了常遇春和徐達塞過來的兩百多個士卒以外,整個寧陽縣的丁口數量並沒有絲毫增長。

但是除了丁口數量方面,其他幾個方面的發展就比較可觀了。

首先就是土地方面。

自從楊少峰被常遇春抓了壯丁,開始擔任寧陽縣的知縣,寧陽縣的可耕種土地直接從最初的五千畝左右暴增到四萬餘畝,原本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出來。

可耕種土地面積暴增帶來的最直觀影響就是穩定,儘管單位畝產比較低,但是當一個百姓能夠擁有十五畝土地再加上兩畝菜地,他所能收穫的糧食就能保證自己甚至一家三口不被餓死。

其次則是已經徹底竣工的兩湖兩渠,外加依舊在挖掘中的兩湖兩渠。

已經峻工的是城西大明湖和太子渠,城東光明湖和明光渠,城南的人工湖和引水渠已經接近尾收,估計在立冬之前就能把東城的人工湖和引水渠也徹底修完。

如此一來,寧陽縣就初步擁有了對抗乾旱和水澇的能力,土地的收成也算是有了一定的保證。

接著就是養殖業和畜牧業也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老朱和小朱賞賜的那些雞鴨,還有常遇春和徐達蒐羅來的那些雞鴨,基本上都分到了各社各閭的百姓手裡,養殖場裡現在只剩下十幾只大點兒的公雞母雞,還有百十隻精挑細選後的小雞崽。

大點兒的雞是楊少峰特意留出來的,為的就是讓母雞下蛋,或者萬一哪天有哪個公雞想不開了,楊大知縣也能讓它們見識見識紅燒、爆炒、白切等人間險惡。

小雞崽則是下蛋多或者長肉比較快的,等這些小雞崽長大了,以後還會繼續篩選留種。

再就是養豬場。

現在的養豬場屬實比較可憐,偌大的養豬場裡只有兩頭沒被劁過的公豬,差不多三十頭沒有被騸的老母豬,剩下的就只有剛剛生下來的十幾頭小豬崽。

其餘那些大點兒的豬要麼被送到包子鋪,要麼就是被送到罐頭工坊,大半年才湊出來的差不多兩百頭小豬崽也全部分發給城內十六閭的百姓養著。

這也算是兌現了老朱和小朱同學賞賜寧陽老百姓的承諾,只不過被楊大知縣這麼一操作,原本寧陽縣五十多戶人家每家都能分到一百多斤肉,現在要是分的話可能連半斤都分不到。

當然,楊大知縣身為老百姓口中的大老爺,自然不會幹雁過拔毛留下大雁讓毛飛這種事兒,楊大知縣的操作是把賣掉大豬的錢也分給了百姓。

畜牧場那邊的情況就比較簡單了。

畜牧場裡只有十多匹挽馬和十幾頭騾子是歸縣衙所有的,剩下的牛、馬包括毛驢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