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章 山西的地位與訓練 (第1/3頁)

加入書籤

山西在古代基本上是作為抵抗遊牧民族進攻的前線要地,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山西的東面是太行山脈,而太行山脈的東面則是古代北方最為重要的華北平原地區。

如若山西有失,則華北平原地區便暴露在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山西西部則是呂梁山脈與黃土高原,這從客觀上阻擋了遊牧民族的進攻。

此外,山西南部與陝西關中平原、河南(中原地區)等地相連。山西北部邊防重鎮大同與蒙古部落緊緊相連,北部還有陰山山脈及部分小型山脈,著名的雁門關就位於山西北部。

自古以來,邊軍依靠大同、太原抵禦了蒙古部落不知多少次的進攻。

山西作為邊防重地,是遊牧民族文化與農耕文化的過渡地區。在歷史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是兵家必爭之地,只要佔領山西,就可以逐鹿中原。

雖然山西的地理位置優越,煤鐵等各種礦物資源豐富,但是山西也有不足地方。如果沒有各種災情,山西倒能夠自給自足。如果出現各種旱澇,山西會出現流民。

只有解決了糧食問題,山西才是個寶地。劉卓現在就等著陳振龍的紅薯,至於紅薯涉及的脫毒技術,以後可以讓專人研究。

山西的大同鎮、太原鎮與東北地區的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延綏鎮(也叫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被稱成為明朝的“九邊重鎮”。

明末,隨著各地的農民起義規模越來越大,部分軍士投靠農民起義軍,部分軍士逃亡,還有一部分壯烈殉國。

山西這個時間段的巡撫應該是陳所學,年齡比較大,還是不能得罪的,只能巴結。這個時期的巡撫多側重於軍事方面的權力,政務方面根據皇帝的安排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隨著時間的流逝,劉卓在訓練這些人的同時,也在思考著對付女真八旗軍的各種戰法、戰術。

一日,劉卓突然想到戚大帥在鎮守薊鎮時創造了攻守兼備的車步騎營。

戚大帥為了對付蒙古騎兵,使用防禦屏障在一側的偏廂車,以128輛偏廂車相連,形成一個木質要塞。

車營內有士兵3109人,配以鳥銃512門、佛朗機炮256架、火箭根、火藥7680斤,子銃2304門等武器。

騎兵營有2988人,虎蹲炮60門,鳥銃432杆,快槍432支等。步兵營有2699人,配鳥銃1080杆,火箭6480支,狼筅216根等武器。

這是戚繼光為了對付蒙古騎兵所創下的戰法,渾河之戰中,此戰法給後金造成了大量傷亡。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基本上所有人與劉卓的關係達到了友善。此外,還有一部分的關係達到了親密。

透過系統來篩選親密關係程度,確實是一個利器,最起碼在眼睛所能夠達到的視覺範圍可以知道誰是敵人。

除此之外,劉卓也大概弄清楚了這兩千人訓練一月大概花費多少了。這一月共耗費精米100石、糙米100石、小麥500石,另加各種蔬菜肉食,單吃食一項就得耗費白銀五百兩左右。

幸好自己還沒有將他們全部給招收成護衛,不然每年支出的銀兩足夠讓自己心疼了。

劉卓突然想到,要是自己以後招募兵丁,一個人該一個月給多少合適呢?

明末招募士兵大概最高的也就是二兩銀子一個月。明朝歷來不高的軍餉,與明初朱元璋的設立軍戶制度有關。

明初全國總兵力大概在120萬,明成祖時期兵力260萬。騎兵月糧兩石,普通步兵月糧一石。

明朝初,國家的財政收入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糧食。為了減少開支,朱元璋設立了軍戶軍屯,沒事的時候種地,敵人來的時候就打仗。這種形式下既能收穫糧食,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