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6章 廢戶籍! (第1/3頁)

加入書籤

順天府革新之際,董應舉領銜,輔以周應秋、袁世振、畢自言三傑,然幕後推手實為九五之尊。

倉促受命,雖有周應秋等肱股之臣輔佐,董公仍感臨淵履薄,諸多事宜難以獨斷。

未及兩日,四人攜重帙公文,匆匆步入西苑,面聖陳情。

“陛下,順天府百萬之眾,僅大興、宛城二邑司牧,恐難周全。”

遂提議增設一縣,以馭外廓。

輿圖前,董應舉以指為棹,細述緣由。

北京城二分天下,東大興,西宛城,嘉靖三十二年,外城橫空出世,正陽門大街為界,東西各安其屬。

董公略覽舊檔,便覺頭疼欲裂,百萬蒼生,二縣治之,實乃粗放之極,令人喟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倡增設二縣。

朱由校目視輿圖,指間輕落崇文、宣武二門,一語定乾坤:“便以此二門為名,崇文、宣武二縣立矣。”

“臣遵旨。”

董應舉躬身領命,誓將大興、宛平之良吏,徙於新縣,以固基業。

然增官治民之餘,眾臣心有慼慼,城內治理之策,猶待聖裁。

“昔日如何治之?”

朱由校眉宇微蹙,城市管理,實乃細活,稍有不慎,即生波瀾。

董應舉回稟,言及太祖遺制,城內坊廂,鄉間裡制,然時過境遷,南北京人口遷徙頻繁,廂房制已顯疲態,戶籍錯亂,人蹤難覓。

“平日何以維繫?”

朱由校疑惑望之,董應舉尚未開口,周應秋已搶答:“賴五城兵馬司之字鋪維繫。”

言畢,周公面露異色,似藏玄機。

“字鋪?”

朱由校聞言,一時愕然。周應秋適時解惑,道明弘治年後,因賦役不均,裡甲逃逸,廂坊制崩解,字鋪應運而生,以補戶籍、賦役之漏。

南城兵馬司指揮使之“茶話”插曲,周應秋心中暗笑,未敢明言。

朱由校聽後,恍然大悟,對字鋪之制,亦有了幾分瞭然。

在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革新中,裡甲桎梏被一舉擊碎,古老的保甲制度,猶如塵封瑰寶,重煥光芒,旨在教化黎民、安定四方。

其制以十家為甲,十甲成保,總甲掌舵,協同五城兵馬司,共築治安長城。

朱由校聞周應秋之言,沉吟片刻,金口玉言:“五城兵馬司之職,轉交各縣巡檢局。原司中人,吏部與都察院共鑑,英才入縣,貪腐必懲,依律而行。”

言罷,轉視暖閣內丁修,囑其率錦衣衛監之,以防貪墨私授之弊。

丁修聞言,喜形於色,拱手應諾,感激於戚家軍之蔭庇,雖前事有失,皇恩浩蕩,未加責難。

“新編戶籍既定,坊廂制亦當廢。”

朱由校再下諭旨,並囑臣工:“行事需善總結,順天府改制有成,即推新法於四海。”

董應舉等皆領命。

袁世振適時進言戶籍之事,朱由校心中暗歎,戶籍分類,源自蒙元,初看似良策,實則人非物換,弊端叢生,反成貪腐溫床。

唯賤籍管理稍嚴,餘皆失其本意。

“軍籍衛所掌,匠籍歸工部,賤籍在教坊。”

朱由校憶往昔,嘆道:“太祖分籍之法,已不適用。自順天府始,諸籍歸一,皆為民籍。”

畢自言憂問用工、用樂之制,朱由校淡然處之:“仿西山礦場,按勞取酬,公平合理。”

周應秋忽提賤籍,朱由校細詢之,袁世振詳述各類,言及西山丐籍,令人唏噓。

朱由校沉思片刻,道:“樂籍多犯官之後,懲前毖後,不可輕廢。然五世之後,當去其賤,復歸民籍。”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感皇帝對犯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