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9章 湯不換藥。 (第1/3頁)

加入書籤

\"何不暫借於度支司應急?\"

畢自嚴一語既出,周遭空氣彷彿凝固,靜謐得只餘呼吸聲交織。

\"……\"

\"……\"

終是趙涵輕啟朱唇,打破了這凝固的寧靜:\"此舉,恐非上策。\"

他緩緩道來:\"原應待南京戶部銀兩進京,方啟生產,繼而兌現。然袁世振憂慮,待銀至,恐時光荏苒,商機已逝。\"

\"故特奏陛下,得御批,借內帑之銀,先行為南京戶部承兌,後補銀兩。且月末銀幣即需啟運,若量不足,寶泉局上下皆難辭其咎,趙某實感委屈難當。\"

言罷,趙涵面露哀愁,情真意切。

\"袁世振此舉,著實令人費解。\"

畢自嚴聞袁世振搶兌銀幣,怒氣中燒。南京戶部既分權,身為未來戶部尚書,不思奪回,反助其臂力?

怒氣衝衝,畢自嚴驅車直奔戶部。

步入戶部,直奔尚書李汝華之班房,卻驚見座上非李,乃袁世振也。

\"李尚書何在?\"畢自嚴問道。

\"李尚書因病告假,皇上已準。\"

袁世振淡然回應,目光不離案上公文。

\"聞君上奏,欲借內帑銀為南京戶部鑄幣,此中何意?\"畢自嚴直言不諱。

袁世振點頭確認,未加辯駁,反遞上公文:\"觀此便知。\"

畢自嚴接過,細閱之下,竟是鹽冊,不禁愕然:\"此物何來?\"

大明鹽政,南京戶部獨攬,戶部無確賬可考。

即便是聖命難違,南京戶部亦能拖延時日。

\"吾曾整頓兩淮鹽政,此乃功績所在,自任上攜歸。\"

袁世振簡短解釋,目光凝重:\"望君細品其中深意。\"

陛下詔令變革大明鹽政,試問,僅憑一紙聖諭,便能扭轉乾坤乎?”

“難矣。”

畢自嚴聞言,輕嘆搖頭,神色凝重。

自葉淇變法,納糧換鹽之路受阻,大明鹽政幾近荒廢,利益之網,已被地方官吏、鹽課提舉、鹽商共織,牢不可破。

袁世振為解朝廷財政之困,創綱鹽法,意在重劃利益版圖:一則分商權以制衡,二則嚴打私鹽以正綱紀,三則激鹽戶以增產量。

然,此法終是換湯不換藥,小民之財依舊三七分流,大戶則安然無恙。

“君莫非欲借銀幣承兌之機,換取南京戶部鹽冊之權?”畢自嚴捋須沉吟,滿腹狐疑。

“非也,吾意在以銀幣為劍,直指江南,奪戶部之權柄,圖謀更廣。”

袁世振語出驚人,起身鋪展輿圖,“月港開埠以來,白銀如潮湧入中原,君在南方任職,自知浙、廣、閩之地,銀價瞬息萬變。皇上近論貨幣之道,啟發吾心,欲藉此銀幣,為朝廷廣開財源。”

“此計何施?”畢自嚴愕然,銀幣何以聚財?

“重啟金銀之禁,兌銀之時,加兩成乃至三成火耗,官設錢莊,高息收銀,使巨賈富豪之銀,盡歸國庫。”

袁世振擲地有聲,決心已下。

“但百姓何堪重負?”

畢自嚴驚愕之餘,更添憂慮,“四成火耗,底層黎民何以承受?”

“君不聞民間火耗已逾正稅之倍乎?”

袁世振苦笑搖頭,“南直隸欠稅之因,皆因官吏貪腐,豪強橫行,遼餉之重,盡壓百姓肩頭。百姓無力承擔,方有欠稅之狀。”

畢自嚴聞言,震驚不已,眨眼之間,思緒萬千。

“此等大事,君可奏明聖上?”

“未敢。”

袁世振搖頭,神色複雜,“正德年間,錢塘命案,五刀斃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