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3章 文人逐名 (第1/2頁)

加入書籤

從道衍處得了“擔保”,張“同知”滿意而歸。

坐上回返府衙的馬車。

從府衙中帶上了些東西,張“知府”這才再次前往蘇州書院。

歷經兩月光景。

當初那些大儒磋商時所立下之豪言,要在蘇州府專門建立一所書院,供四書五經校訂之用,而後還可以用來培養蘇州府乃至整個江南一地的後進學子。

如今,在這些大儒所在的家族的影響下,外加上孔家兩宗匯聚所帶來的名氣。

在蘇州府衙牽頭下,許多富商豪族都慷慨解囊,為蘇州書院的建立贊助了不少。

有了不少外快的幫助下。

不過一月,一個具有基礎教學,辦公功能的書院,連帶一間用以存放諸多經史的架閣庫便已建成,投入使用。

雖說作為蘇州府第一書院的門面,後續還有不少主體區域的工程和裝潢需要精雕細琢。

但已不影響大儒和孔家兩宗投入四書五經的校訂工作了。

此時時間尚早。

書院內還沒多少人。

除了幾個府衙召來的雜工在書院裡日常清掃,今有幾人早早到來,泡進了架閣庫中。

而這些人,竟統統都是年長的大儒。

至於孔家兩宗?

不好意思,人家兩車隊來時所攜帶的家底中的藏書,都不比架閣庫裡的少了。

要麼說天下世家門閥千萬。

真正能被封衍聖公的就一個孔家呢?

人家是真的底蘊足啊。

“知府大人早啊?”

眼見張“知府”的身影又一次出現在書院,早已與這位知府熟絡的幾員大儒,都微笑著與他見禮。

張“知府”自然不會拿捏姿態。

要想分潤一份四書五經的校訂功勞,給自己的官途鋪路,自然不能惡了這些校訂四書五經的大儒。

“幾位先生高義。”

“本府每次前來,見到的都是幾位,博學如諸位先生尚且每日孜孜不倦的研學,相比之下…孔家那些年輕後輩…唉…”

“到頭來,弄不好力沒出多少,名頭都被他們佔據,這樣對幾位先生而言,屬實太不公平。”

張“知府”日常煽風點火的收攏著人心,神色無奈,製造著大儒與孔家之間的裡“名利衝突。”

文人相輕是儒家的通病。

就好似這次四書五經的校訂。

初時相邀還不願來,嫌四書五經的校訂跌了孔家的份。

後來眼見宋濂為首的大儒門開始玩真的,那架勢,活像是要一統四書五經的解釋權,孔家北宗就坐不住了,要麼他們為何要聯絡那些學爭之中落敗衰落的家族。

不就是想著摸清了官學的內容。

重新校訂一本孔家版的《四書五經》,把文化的話語權死死的攥在手中麼。

若不是道衍發現的早,逼著孔家人由暗轉明。

只怕現在已經惹出不少事端了。

可如今站到了臺前,他們又想要染指更多。

半月的光景。

孔家人自身的傲氣在先,又有內鬼在這不停的煽風點火,再加上這確實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文化解釋權與話語權的爭鬥,孔家自然寸步不讓。

自然得罪了不少人。

不說別的,就連孔家兩宗自己都恨不能鬥個你死我活,更別說這些連日來活沒有幹多少,卻被孔家子弟拖累了他們不少校訂速率的江南大儒了。

如此一來,大儒們就算對孔字二字再為慎重,卻也不由得對他們這些孔家後人“深惡痛絕”了。

果不其然。

被張“知府”這麼一提,在場幾名大儒的面上或多或少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