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十一章 允諾吏士不掠城 (第1/3頁)

加入書籤

到的除了主力人馬,還有早前被留在後邊的民夫、輜重等。

李善道先已尋下適合築營之所,徐世績親去看了,覺得不錯,便一面令各部入駐,預備築營、攻城;一面召來校尉以上諸將,商議攻城事宜。

卻諸將尚未到齊,遣在城外近處的斥候飛馬來報:“城門開了,出來了數十人。”

徐世績登高望之,果見數十人自北城門而出,過了放下來的吊橋,徑往本部軍所在之此處來。

劉胡兒笑道:“郎君,看來封丘城可以不戰得之了。此必城中吏、士見郎君旗幟,故獻城降。”

猜得一點不錯。

那數十人到了軍前,略停了下,很快便在前部軍將的引領下,來到了徐世績等所在處。

帶頭的是一個四十來歲的縣吏,行禮罷了,自報門戶,原來是封丘縣的主簿。

封丘縣的縣令、縣丞和縣正,也就是縣尉,在昨晚聞知費青奴部兵敗之後,已然俱棄城逃走;於下城中無主,只以這個縣主簿為首。他恭恭敬敬地說道:“遙望見明將軍旗幟,知是明將軍引義兵至,鄙縣上下無不歡呼踴躍,因推舉小人等來迎明將軍。些許薄禮,敢獻明將軍。”

出城的這數十人,縣吏、士紳只佔了少數,多是僕役,或抬著酒、或趕著羊,亦有抬財貨者。

徐世績等與這縣主簿不熟,但跟在這縣主簿後的縣吏、士紳中,卻頗有徐世績等相熟者。往常從大伾山寨,往來滎陽郡擄掠時,也常路經封丘,與胙城的劉玄意等一樣,封丘此處,因亦有徐世績等的熟人、眼線。此刻那幾個徐世績等相熟的縣吏、士紳,即是這樣的人。

昨晚夜半,李善道率部到後,其實封丘城裡就在商量獻城的事了,唯李善道的名氣還不夠大,和城裡頭的這幾位瓦崗寨的熟人、眼線也不相識,是故昨夜,他們才沒有開城投降,直等到了這會兒,親眼看見了徐世績的將旗,眼前的這些位乃才開啟城門,前來投降獻城。

徐世績大喜,握住了縣主簿的手,笑道:“公,我郡之右姓也;世績久慕公之大名,早就渴求能得與公相交,常能得聆聽公之教誨,今日心願得償,俺心快慰,十分歡喜。”

這位縣主簿,其家系是東郡的名族,雖不能與關中諸姓和山東各地的一等名族相比,卻也是堪稱地方冠族,至少亦一郡縣之名門是也。徐世績的這番話不為假話,他一向來禮重儒士、推崇閥閱,的確是很高興,能得到這位縣主簿主動地獻城來降,可謂是“人、城兩得”。

繼與跟在這位縣主簿後邊的那些縣吏、士紳,尤其是他們其中的那幾個熟人們,徐世績又一一地殷勤見禮,彼此敘話。

比之治軍時,砍部曲人頭毫不遲疑的狠辣作風,此際的徐世績,端得溫良有禮。——也是多虧了他大家子弟的出身,這要換作是羅孝德等草莽之徒,還真是難以能夠做到像他這般。

李善道陪在旁邊,不作說話,暗暗地細觀、學聽徐世績的舉止、言語而已。

待徐世績與出迎人中的相熟諸人都說過話,縣主簿咳嗽了兩聲,熟人中膽色最好的一個,遂賠笑說道:“大郎,聽說昨天,費青奴這廝不知死活,居然敢突襲大郎?結果反為大郎所敗?”

“昨天暮時,確是與費青奴部交了一戰,其將賀賴平、楊傑等誠然驍悍,然非我軍對手。”徐世績輕描淡寫地說道,示意劉胡兒等掀開邊上不遠的幾輛輜車上蓋著的油氈,又指了指劉胡兒等牽的馬,笑道,“這些鎧甲、槊、刀,還有這些馬,便是昨暮戰後所得繳獲中的部分。”

羅孝德等這才恍然,為何適才徐世績一見城中出人,就立刻下令,命從後邊的輜重隊裡把這幾輛車推將過來的原因,卻是他已料到城中出來的人必會問及昨暮之戰,為的正是用在此時。

府兵的鎧甲、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