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十二章 翟讓終下攻倉意 (第1/3頁)

加入書籤

翟讓問賈雄、徐世績等,說道:“軍師、兄等之意呢?”

賈雄偷偷瞧了眼李密,沒有立刻答話。

徐世績摸著絡腮鬍,沉吟了稍頃,說道:“明公,世績以為,單賢兄說得是,蒲山公的這兩個辦法相較起來,第二個辦法更好一點。”

周文舉等這幾個新投的頭領,也跟著翟讓都來了,俱是回答說道:“唯從明公馬首是瞻。”

王儒信翟讓邊上,卻不言語。

翟讓問他,說道:“儒信兄,你怎不說話?”

王儒信說道:“明公,便是興洛倉的守兵因為料不到我軍會去取它,而無所備,但洛陽距離興洛倉可不遠啊,只百餘里地,汜水等地距離興洛倉更近一點,並且洛陽在興洛倉之西、汜水等地在興洛倉之東,我軍如能像蒲山公所言,‘一鼓可克’興洛倉的話,倒也罷了,——萬一,‘一鼓’克不了呢?那到時候,我軍所要面對的局面,可就是前有興洛倉未下,西、東兩面的賊官兵已馳援趕到,勢將陷入四面重圍的險境,則至時也,敢問蒲山公何策以對?”

對面席間所坐一人,長身而起,朗聲笑道:“王賢兄不需過慮!”

諸人看處,說話之人面如冠玉,眉目俊朗,錦衣玉帶,蹀躞帶上掛著香囊等等佩飾,隨著他的站起,清雅的香味散入王儒信的鼻中,卻其人誠然是自帶貴家公子氣,乃房彥藻。

不知為何,忽地,王儒信的心頭再度泛起“自慚形穢”之感。

也難怪他縱是討厭李密、房彥藻等人,可時不時地在面對他們時,會產生此感,卻這李密、房彥藻等,與翟讓、王儒信等本就不是一個階層的人,一邊是出身“高貴”,一邊是底層草莽,要非天下大亂,又要非李密因造反失敗,無處安身,他們兩邊又豈會如今日共坐一堂!

李密的出身無須再說,實際上,在李密身邊的這群士人中,房彥藻的出身,其族的族望算較低的一個,其族本出清河,系堯子丹朱之苗裔,後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因房彥藻的七世祖房湛時為後燕的太尉掾,於是隨著慕容德,遷到了山東,其族乃又號為“青齊房氏”。

於今,青齊房氏中有名於天下的,最出名的當數兩人,一個就是房彥藻,再一個是房彥藻的兄弟房彥謙。房彥謙早前在任長葛令的時候,曾於朝廷組織的官員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潔”,被評為“天下第一”,——他有個兒子在後世非常出名,便是房玄齡。

但只從任官就可看出,青齊房氏固為士族,然實非海內上等的名門,房彥謙前年剛去世,官不過終於涇陽縣令,仍是個縣令;房彥藻在從投李密前任官也不高,當時只是在任宋城縣尉。

比之弘農楊氏出身的楊得方、比之滎陽鄭氏出身的鄭德韜等等,房彥藻委實不算高門子弟。

可就是這麼一個最多隻算二流士族出來的子弟,卻就使王儒信,心生起“自慚”之感!

或因“自慚”之故,王儒信的自尊更被激發,他沉下臉,說道:“房兄,俺怎麼多慮了?”

“儒信賢兄!洛陽距興洛倉,確實如你所言,只有百餘里地,看起來不遠,可是有一點,儒信賢兄不知你有沒有想到?”

王儒信問道:“什麼?”

“調兵出戰,可不是一日能成的事!先要選將、繼需籌措糧秣、然後還得集合兵馬,等這一切完成,沒個十來日,恐怕不行吧?這還是常理言之。洛陽現下,蒲山公方才已經說過了,留守楊侗是個孺子,段達、元文都等各不相能,這種情況下,他們辦起事來,必然會更加延宕,如此,若俺料之不差,等洛陽從聞訊我軍攻興洛倉、到援救興洛倉的兵馬出城,至少得半個月之久!半個月的時間,儒信賢兄,咱還打不下一個‘無備’的興洛倉?俺可向你保證,不但半個月用不了,只要翟公能下決心,咱們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