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建橋 (第2/2頁)
建璜河鐵路大橋。
在汪鈞心中已經有了大概的計劃,他打算利用黃河中間的那塊小島,建一座斜拉索大橋。
汪鈞再次考察了建橋地點,盤算過後還是決定先回機器廠製造測量儀器,設計大橋不能沒有資料。
等造好測量儀器,汪鈞帶上兩個基地教員以及8名普通學徒再次來到建橋地點,搭起了臨時帳篷。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汪鈞他們一邊測量資料一邊在帳篷裡將資料輸入電腦進行反覆驗證。
所有人對大橋的設計都是外行只能邊學邊做,好在“火種”資料庫裡的相關知識內容翔實、通俗易懂。
再加上輔助軟體一應俱全,最壞的情況也就是需要花時間臨時抱佛腳似的慢慢摸索和學習。
在此期間除了汪鈞他們基地內部自己人,其他人是不允許進入有電腦的帳篷的,帳篷外有親衛在日夜巡視,以確保安全。
多虧“火種”功能完備,有這套超級計算機系統在,幾乎沒有搞不定的任務。
儘管如此,建橋方面啥都不會的汪鈞他們還是堅持邊學邊用“火種”驗證。
設計過程也是學習過程,汪鈞的“火種”不可能跟著他們這些學徒一輩子。
汪鈞的最終目的是“先扶一把,再求放手”,他只想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創世紀不可能只靠汪鈞一人,他又不是真神,他只是個“神棍”罷了。
搞了差不多三個月,忙到連新年都是在這野外度過的,終於在電腦裡模擬驗證完了所有資料,最後敲定了設計方案——
在中間小島建立柱式水泥橋墩,高度和兩岸高的那邊等高,兩岸的高度差將靠引橋來解決。
在小島上以橋墩為基礎豎立起斜拉索立柱,依靠斜拉索將橋面拉伸到兩岸,這樣一來,可以既可避免橋墩在水下的高難度作業,又有利於加快工程進度。
斜拉索汪鈞打算用石墨烯製造成拉索導管,導管內套上鍍鋅鋼索,管內還裝上內建式橡膠阻尼器,以預防斜拉索因大風引起的共振。
一邊完善電腦資料模型,汪鈞一邊派人在這小島上建起了印表機廠房,又建起了土窯就地燒製水泥。
大型“火種”系統也被運到了這裡,安放在保安嚴密的專用廠房裡,開始按設計模型列印斜拉索大橋的鋼筋結構和各種長度的斜拉索。
各種材料和大量施工人員透過小島上臨時搭建的碼頭,源源不斷的運了進來,水泥廠日以繼夜的燒製水泥,大橋建設正式開工。
七月,基地年初種的近兩千畝地收穫竹米早稻八百多萬斤。九月基地三千多畝地播種竹米晚稻完畢。
與此同時黃河南岸路基已經搭建完畢,大橋的準備工作也已經完成,小島上橋面上的鋼結構立柱也已經成功立在了大橋中央。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