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十一章 市場反應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進入十一月份。

海陸豐公司的鰻魚苗終於引起了市場的反應。

畢竟從十月份開始,一個半月期間,海陸豐公司就陸續向國內市場投放了2280萬尾玻璃鰻,目前還繼續投放產能。

要知道,每年鰻魚苗的捕撈季節是6~8月份,現在已經十一月份了,還有玻璃鰻出售,這個情況立刻引起了一部分鰻魚苗培育公司的注意。

特別是閩南、嶺南兩地的鰻魚苗培育公司,他們很快就從海陸豐公司的銷售員那裡訂購了一批玻璃鰻。

珠三角的鵝城。

一家專門做玻璃鰻培育,然後出售葉鰻鰻魚苗的公司,看著手上的玻璃鰻培育手冊,還有那10公斤玻璃鰻和300公斤海雪飼料,公司老闆和技術員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確實是玻璃鰻,還是規格為01克的玻璃鰻,沒有想到我們辛辛苦苦研究的飼料配方,一下子就落後了。”老闆苦笑起來。

技術員老董也是一臉無奈:“我去附近幾個採購過玻璃鰻的養殖場考察過,發現這個海陸豐公司的配方非常厲害,可以保證玻璃鰻95的成活率。”

“爸,現在怎麼辦?”老闆兒子則是一臉著急。

畢竟他們公司之前一直靠培育玻璃鰻,出售葉鰻鰻魚苗為主,現在購買海陸豐公司玻璃鰻的養殖場,幾乎是人手一份玻璃鰻養殖技術,根本不需要他們的葉鰻鰻魚苗了。

老闆張新明搖了搖頭:“別急,從海陸豐公司的出貨時間來看,他們大機率是掌握了人工繁殖鰻魚的技術,國內市場我們是競爭不過對方的。”

“他們這是惡性競爭。”小年輕的張彬一下子就沉不住氣。

看著兒子的表現,張新明有些失望:“你還是太年輕了,現在在這裡喊打喊殺有什麼用?”

“可是…”

張新明目光微微眯:“現在我們還有一條路,阿彬你立刻去東瀛一趟,之前鹿兒島鰻魚公司不是想從我們這裡採購葉鰻嗎?你和對方談,就按他們之前的價格。”

“爸,你的意思是將葉鰻賣給東瀛人?”

“沒有錯,玻璃鰻可不容易運輸,畢竟需要專門的裝置和飼料,而葉鰻則相對容易運輸,現在應該還沒有太多人發現海陸豐公司有人工鰻魚繁殖技術,我們要趁機發展東瀛、琉球、南高麗的市場。”

很快張新明就讓人再次向海陸豐公司訂購100公斤玻璃鰻。

顯然張新明非常精明,他已經猜到海陸豐公司目前產能不足的現狀。

國內市場每年就需要上百噸玻璃鰻,他沒有必要和海陸豐公司競爭國內市場,而是另闢蹊徑,利用玻璃鰻運輸困難的問題,借海陸豐公司的玻璃鰻培育葉鰻,再出口到東瀛等地。

至於竊取海陸豐公司的人工繁殖鰻魚技術之類,張新明很有自知之明,他以前也嘗試過人工繁殖鰻魚,結果虧了兩百多萬。

加上他了解過東瀛人也有不少研究機構和公司,在做人工繁殖鰻魚的專案,可是一直沒有什麼大進展。

因此他下意識認為海陸豐公司的技術肯定不簡單,可能前期投入成本會非常高,他就幾千萬身家,可玩不起高科技。

顯然這個先入為主的想法,讓張新明錯失了一個機會。

如果現在他出手,暗中收買一下海陸豐公司的養殖場員工,就可以發現一些秘密了。

另一邊。

海陸豐公司的銷售部辦公室內。

李洲看到突然增加的100公斤玻璃鰻訂單,他沒有掉以輕心,而是打電話詢問了一次負責這個訂單的銷售員。

很快他就知道了這是一家鰻魚苗培育公司的訂單。

這讓他一下子為難起來,感覺這件事非常重要,李洲不敢擅自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