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一十九章 各有忙碌缺產量 (第1/2頁)

加入書籤

給群臣開了個小朝會的朱元璋讓人搬來題本,拉著好大兒一起批改。

其他大臣按照丞相和六部的位置安排,一個部就是一棟樓,尚書、侍郎、郎中等人翻看地方上的題本,或者本部發出去的政令反饋。

御史大夫陳寧無聊地坐著,他沒有事情,找不到彈劾的人,大家工作都很努力,而且不貪,害怕。

曾魯未與他在一起,曾魯跑去圖書館幫危素編纂洪武大典,他懂的事情多。

工具書辭海修完,正在印刷,字典在打包,隨後送到各村,一個村子裡怎麼也得放十來本,共大家學習使用。

字典幾乎不賺錢,幫助大明百姓識字用的,到時候賣報紙賺錢,賺商人的錢。

報紙好啊!可以糊牆、上廁所、用毛筆在上面練字、引火燒柴火、包蔬菜、包肉、防蟲……

朱樉四個兄弟拿著賬簿在下丘村,在哪看都一樣,裡面最煩瑣的事情不是居必七,而是百貨商店。

百貨商店有著供銷社的職能,收東西、賣東西,快要缺貨的時候提前打報告,把收來的貨運到南京時正好送報告。

賣得最好的東西是肥皂,百姓拿來洗手洗衣服,香皂太貴,買一塊在家放著,需要的時候再用。

另外甘油和護膚霜賣得也不錯,冬天即便江南的天氣也傷面板,抹一點東西保證嘴不裂口子,手臉不皴,確實舒服,至少不疼。

等夏天的時候甘油就不好賣了,那時賣蚊香,還有蒲扇,大多數的蒲扇用蘆葦來編。

正常植物一片葉子就是一個扇子的其他地方沒有,那個是蒲葵,在很南的南方,它比蘆葦編的扇子輕,關鍵編的時候簡單,蘆葦得慢慢編,工時多。

蒲葵的葉子是現成的,把周圍的地方去掉,用麻線碼個邊就行,這東西一個人一天能做幾百個。

蘆葦編的扇子沒有這等效率,故此已經派人到那邊找人來做,給他們工錢,十個一文錢。

一天要做三百個可以拿到三十文,對於當地百姓來說屬於超高的收入,他們不是南京的百姓。

他們需要種更多的蒲葵,蒲葵種子種植,一年就可以做蒲扇了,非常划算。

百貨商店需要運輸,一船能裝許多,送到各地後,賣一到兩文錢,近的自然就是一文錢,路遠加一文。

捨不得一兩文,覺得自己編一個更划算,那就不買。

反正現在有百貨商店的地方百姓都會買,他們編一個的時間用來賺錢,可以買好幾柄。

百貨商店針線賣得也不錯,一律鋼針,做針的速度比之前的快了無數倍,大大小小二十根的一盒針,加起來才五文錢,百姓捨得買,便宜,另外還送個鐵頂針呢!

“旁邊叫馬鞍山的鐵礦立大功了,等各地百貨商店一開,百姓必然先買鋼鐵用品。”

年歲最小的朱橚現在也學了許多,他知道什麼東西百姓最需要,以前缺鐵。

“是高爐和平爐厲害,工業區已經給馬鞍山那裡裝上新的高爐與平爐,原來的高爐在逐漸拆除,產鐵少,耗材多,不好控制鐵的品質。

新的大型爐群,一個爐子頂原來的土高爐幾百個,有鐵就有鋼,廢的鐵也能用來鍊鋼。

有的地方還用木犁和石犁,耕地能快才怪了,正好賣他們,實在不行先賒欠著。”

朱棣開始考慮賒欠的事情,偏遠的地方百姓買不起成套的鋼鐵用品,先給他們用,等他們賺錢再還。

他了解到新的高爐產量,之前剛建國時,一年的鐵一千八百萬斤,是現在一座新高爐一年兩個月的產量。

關鍵那裡有三十多個新高爐,只要礦石和煤炭供應得上,一旬的總產量就是曾經一年的,還繼續建著呢!

據說之後有更大的,然後小的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