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知識掌握行有為 (第1/2頁)

加入書籤

里長講,吶哈出這邊的人聽,里長便多說說。

正常朝廷修路,會使用百姓每年一個月的勞役進行,特殊情況,才會招工,不服勞役的人出錢,用這個錢找人幹活。

修鐵路的時候可不是,需要熟練的工人,修完一段鐵路,修其他鐵路的時候,還要這些人上。

他們幹活給他們工錢,增加了非農業人口就業數量,即工作崗位。

給他們發工資,屬於直接經濟效應,鐵路其他配件,還要生產,又是工人,屬於間接經濟效應。

當鐵路運營的時候,不僅僅鐵路賺錢,透過鐵路運輸商品的商人也賺錢,屬於衍生經濟效應。

廣義上說,這些都是衍生效應。

“當這些經濟效應都出現之後,咱們不可以單純第計算修一條鐵路的材料、建築、運營、維護的花費。

鐵路帶動了地區的經濟發展,朝廷增加稅收,百姓把賣不掉的東西賣錢,商人把運不出去的商品運到其他地方。

同時其他地方的百姓花錢能夠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百姓不能所有東西一律自己生產。

鐵路降低了運輸成本,減少了易損商品自身損耗的數量,如果子、蘿蔔,以後還有土豆、地瓜等蔬果。

而商人從中賺取的利潤,其實受控制,當商人的利潤幅度過大,百貨商店履行自身職能調節物價……”

一群人聽上癮了,忘記了吃東西,好像聽完對他們會有用一樣。

這種知識實際只有決策層才能發揮直接作用,其他人沒有決策權。

不過同樣瞭解這樣知識的人,發現朝廷在修鐵路,而且站點離自己家近,做買賣的商人要考慮鐵路線所經過的地方。

每個地方的出產未必一樣,只要把握好特產與需求,就能從中獲得先手。

甚至還得考慮連線鐵路站點的位置,尤其是重點和起點,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下,透過什麼方式運輸,還能把商品賣到更遠的位置,差價更多。

聰明的百姓自己也能額外獲得收入,自己在起點位置,瞭解下別處。

自己的地方種西瓜好,其他地方種不了,或者西瓜不甜,自己種了,正好賣,不管是商人過來收,還是自己親自去賣,總比別人先賺錢。

自己先種一點西瓜,學習學習,掌握技能,等別人反應過來,兩年都種不好,當年沒種,發現自己種了賺錢,第二年種又沒經驗。

在沒有決策權的時候,只能自己努力尋找機會。

前提是必須知道鐵路修到家門口是好事兒,但不要把房子蓋得離鐵路太近,會很吵。

而等著鐵路路過自己家,想要大量補償款……甭指望,不可能有。

最多把房子給你拆了,再給你挪個位置蓋一個稍微好點的。

比如一層房子建成磚混二層,門口的路給你修成水泥路。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魚換燃料,我的滅了。”里長說著說著,發現面前的烤魚香味淡了,再瞧一下火,燃料燃盡。

“諸卿飲勝!”朱元璋端啤酒杯,幹!

大家一起喝,包括徐儀華這個年歲不大的丫頭。

吶哈出這邊的人露出遺憾的神色,意猶未盡,沒聽過癮,他們很想抓著里長讓其繼續講,講個三天三夜再說。

他們願意系統性學習,儘管他們眼下看著進不了決策層。

一頓烤魚給大家吃得醺醺然,各自被安排地方去睡覺。

唱歌跳舞表演的宮女太監們過來找吃剩的東西,他們也餓,光看別人吃。

發現剩的不多,倒是旁邊的大鍋裡直接給燉的一大堆烤魚,沒拿盒子單獨裝著下面加熱,直接烤好放在大鍋裡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