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方需求交換多 (第1/2頁)

加入書籤

“真賺錢啊!”戶部尚書顏希哲在旁感慨,一艘船出去幾天,賺兩萬貫,一個蜆子抵十個銅錢?

“賣不了幾次,錢的總體數量有限,賣給他們時是二百文一斤,他們再賣,還要加價。”

里長搖頭,多了就不值錢了,大家的購買力跟不上。

先讓大家吃個新鮮,下一船再來,需要降價許多,比如說二十文一斤,一個大蜆子一文錢。

尋常百姓不會買的,幾文錢吃一頓飽飯,吃蜆子還沒過癮呢,錢沒了。

“裝的時候大小都要,再分開賣,大的貴一點,小的自然便宜,一斤四十個的,二十文一斤。

百姓賺一天錢買一斤還能剩錢,四十個煮了,一家人都能吃幾個。

不去那麼遠,在近海讓人撿貝類,運過來十文錢一斤,百姓能吃個夠。

在蘇州府、松江府、紹興府、杭州府,都有海貨。

船上不用裝太多的煤和水,運一千八百石,”

顏希哲出主意,不一定非得賺大錢,近海用現在的船運輸速度快,倒騰一次賺幾百貫就不是錢了?

即便十文一斤,十八萬斤也有一千八百貫,刨除僱傭人手的成本,一千六百貫沒問題的。

兩天折騰一回,不,運輸一回,一天八百貫,一年下來弄個三十來萬貫,朝廷財政收入才有多少?

一艘船三十萬貫,十艘船……

不對,不能那樣算,百姓不可能天天吃這個,而且海邊究竟有多少?

顏希哲想著想著,苦惱起來,賬究竟應該怎麼來算?

“先造船,然後賣著看,賣不動就降價,主要在於運輸,不一定非得撈海鮮。”

朱元璋看自己的戶部尚書滿臉糾結的樣子,搖搖頭,勸對方先別急。

“是臣太過迫切了,運輸重要,對,管他運什麼呢!反正長江一條線的貨物往來會便利。”

顏希哲擦擦額頭急出來的汗,發現自己鑽牛角尖了。

……

大豆收割著,兩千石的海船又一次離開,這回先不去九聯城,而是帶著鍋爐、暖氣片、暖氣管子和蒸汽機、發電機、燈泡、電線去渤海灣東北部。

那裡現在還沒叫遼東灣,也沒有營口和大遼河,只有三岔河。

遼陽不叫遼陽,叫定遼都衛,從那裡繼續往東北走,是東北的渾河,自東向西流淌。

從渾河能夠抵達瀋陽中衛,但現在同樣沒有這個稱呼,撫順所更晚。

眼下撫順所那裡與女真人進行邊貿,修完了大棚,當地有好煤,好到煤泥比廣東那裡煤礦的煤塊好的程度。

那裡有大量的煤精與琥珀,而且露天開採。

暖氣和燈給他們送去,提振士氣,再帶著洗好的煤去九聯城,給九聯城送大部分煤。

九聯城那裡有煤礦,不過埋藏深,需要經驗豐富的工匠過去打井,工匠不願意去,那裡也沒人想挖,有樹,燒木頭就行。

現在船過去送煤,讓當地人試試,再帶黃蜆子回南京賣一部分,這次就很便宜了。

等下次再用船給九聯城送暖氣與燈,九聯城同樣有蔬菜大棚,跟高麗交易能夠賺錢。

這裡有鱈魚,黃線狹鱈,用來製作明太魚,把鱈魚弄成魚乾,不要腦袋,腦袋不值錢,不好吃。

屬於朝鮮和丹東特產,吃的時候一般用棒子砸,不然咬不動,先拿棒子把明太魚乾給砸鬆了,像砸烏拉草一樣。

棒子的稱呼就這麼來的,他們在鴨綠江邊用棒子捶打衣服,就是洗衣服,又用棒子砸明太魚。

同時桔梗用來做鹹菜,跟辣白菜一樣的方法,桔梗挖出來,下面跟人參似的,溼的。

不是用刀切成絲,更非剪子剪成的絲,用棒子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