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七十七章 內部交戰話語權 (第1/2頁)

加入書籤

現在也沒有說孩子不能喝酒的規矩,朱棣喝一杯啤酒,起身來到里長身邊。

“里長,明年咱那裡要旱啊?”朱棣端杯到此。

里長連忙起身,現在屬於分餐制,沒有位置,他不可能自己坐著讓朱棣站著。

“憨憨,你幫忙挪一下。”朱元璋喊憨憨。

“哎!挪!嗯嗯!”朱聞天幫著把朱棣的桌子連上面的火鍋一起挪到里長旁邊。

椅子有宮女給帶過來,然後站在後面,她是燕王府的,必須跟緊。

“謝憨憨哥!”朱棣道謝。

“嗯!喝,吃,嘿嘿嘿嘿!”朱聞天拍拍朱棣的肩膀,又回自己的位置。

里長重新坐下:“燕王殿下,打井?下丘村明年開春可以出一百套打井裝置,有大量的工匠在。”

朱棣:“……”

他茫然了,就這麼簡單?那自己為什麼非要過來?

“里長,運河怎麼辦?是不是要提前把東西送過去,比如鹽。”

朱棣別看年歲小,卻能考慮到百姓生活的必須品,北平沒有鹽場,大沽那裡有。

他拿不到全大明的地圖,但要一個自己北平行省的還是沒問題。

那個地圖無法雕版印刷,一直在雕版,太難了,速度慢,分著雕,需要明年夏天才能正常印刷。

“殿下,從之前的元大都到海邊,不足三百里,一直就有道路,元朝的路修得不錯,那個位置元朝會通海行商貿易。”

里長介紹當地情況,他不著急,北平是夏旱,北平種小麥,這個不影響產量。

不但不影響,由於是夏旱,小麥最後成熟的時候沒有雨,九成熟就開始收割。

真正耽誤的是大豆與高粱套種,別看兩種作物都比較耐旱,再怎麼耐,也得有點水啊!

北平之前是元朝的大都,道路通暢,元朝對外貿易頻繁,元大都就把東西用陸路和水路送到海邊。

朱聞天對於這個都佩服,古代人太強了,明明技術不行,施工速度卻非常快。

歷史上的胭脂河七點五公里,其中五公里俱是石頭,一年多就給修好了。

當然,死了很多人,累死的。

正常來說一百五十公里的路,要修成能夠單行道通車的寬度,需要多久?

人家元朝修就一年,沒有瀝青,也走不了大貨車,馬車沒問題的。

古代人幹活咋這麼拼啊?組織能力與分工協作已經達到令人震撼的程度了。

像鄭和下西洋,那是朱棣時候的事情,當時大明有四個最出名的造船廠,即船塢。

從立項到鄭和出去,才兩三年,結果那龐大船隊簡直嚇死人,別的國家看著就怕。

朱棣不曉得憨憨在想什麼,他琢磨一番:“明年夏天咱的封地缺大牲口,從哪裡調過去好?”

他思路清晰,路什麼的得有運輸的力量,蒸汽機的軲轆車,說是短時間用還行,久了撐不住。

“殿下,北平行省是一個牲畜養殖中轉站,有牲口過去,在路上設立幾個餵養點兒就可以了。”

“啊!對對對!說過,咱忘了,我安排人去設點兒,明年開春的,不,今年就得去。

那裡收高粱和大豆了,大豆秧子與高粱稈子,正好喂牲口。

冬天百姓沒有什麼事情,把飼料先送到各個路上的補給點,別等明年。”

朱棣聰明,計算了下時間和那裡兩個兄長回來幫著做的事情,發現冬天能操作一番。

“四弟,那裡建青貯池和草料庫了,別急。”朱標出聲安慰弟弟。

“明年就旱災了,我怎麼可能不急?北平咋了?前年旱,明年還旱,我封地的百姓咋那麼難啊?”

朱棣眼圈都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