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二十五章 機械生產不計人 (第1/2頁)

加入書籤

“陛下!石臼湖那裡沒有進行套種,他們就是種麥子,然後種大豆。咱可以幫著收大豆,損失率在百分之三左右。損失率的意思是……”

里長這回改口了,之前的事情已過去,別再叫老哥,會出問題的。

他說的損失率是指收割機收的時候豆粒掉了,沒收起來。

這個人工收割一樣掉,黃豆成熟,豆莢一碰就開,豆粒掉到地上。

不過收割機的話,儘量選擇豆莢沒有自動彈開的時候,好的損失率能控制在百分之一以內。

按照憨憨說的,還有一些技術細節無法完善,關鍵得先做出來看看,然後再分析和調整。

“提前割也掉三分?”朱元璋聽懂了。

他更知道割大豆不能等著黃透了再割,不然壟溝裡全是掉的豆子,撿去吧!

與麥子的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是一樣的道理。

會種地的皇帝不好忽悠,人家從小就那麼苦日子過來的。

“若那樣,泥花臉就多,就是青的豆秧的汁碰到豆子上。豆秧幹一點的話,破碎率又高,就是豆子兩瓣了,不能種和用來生豆芽,只能做豆腐、榨豆油。

但是快呀!一抬裝置抵地上幾百個人收的速度,計算成本的時候要考慮進人力耗費和額外勞務平衡。

即,五百個人一天在其他地方有工作的情況下賺到的錢,能不能彌補上聯合收割機總體損失率的情況。

包括租賃裝置的錢,裝置也是有成本,雖說前期不要錢,咱們幫著百姓收,屬於補貼。”

里長再次解釋名詞,他也是憨憨給解釋後才懂。

朱元璋眉頭蹙起來:“就是幹活的人……”

“重八,不那麼算,有的地無人耕種,派出機器去耕、去種、去施肥、去收穫。

若一臺裝置抵五百人,一百臺則是五萬人,地越平整越好處理對吧?

那個成本則是生產裝置的材料成本與人工成本,加上燃料成本。

當然還要加上維修成本與折舊成本,這點咱知曉的,像宮裡的電燈和暖氣、上下水設施。”

馬皇后給出看法,不要只去計算有人的地方,沒人的地方呢?

這種機械弄過去,就是簡單幾個人便能夠完成成千上萬人的工作,大明缺人,尤其是福建和兩湖。

另外廣東也不多,瓊州更不用說。

草原那麼大片的地方,有幾個人?草能長,糧食不能長?

朱元璋揉揉太陽穴:“咱當初打仗就得靠妹子在後面維持後勤。果然,咱當了皇帝還是這樣,不行呢!多虧有妹子在。”

“馬皇后的後勤組織能力,當為天下之楷模,無出其右者!”里長這個不用憨憨教。

“小心咱讓重八治你的罪!明明你們下丘村後勤最厲害,非要說咱,是何意思?”馬皇后絲毫不領情。

“哈哈哈哈!”朱元璋大笑,心中暢快。

他知道下丘村不是開玩笑,保證能把東西造出來,那麼就可以有很多荒地被耕種了。

朱元璋知道哪裡缺人口,湖南湖北和福建,他把人給遷徙出來的,因為他害怕。

那是人家曾經敵人的根據地,遷徙一部分出來,另一部分不願意出來的,他就給人家加重田賦。

田賦一多,當地百姓便會外逃,人口減少。

歷史上有人故意寫書使壞,說朱元璋大屠殺,殺得兩湖地區都沒人了。

現在的朱元璋不怕打水仗了,來呀!看咱的蒸汽機船,打不死你!

朱元璋對別人所有的善意,按照憨憨的說法,都是在他的掌握範圍之內,他覺得能夠安全,那麼就可以給你善意。

另外一種是他發現絕對無法掌握,但對方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