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章 名落孫山 (第1/2頁)

加入書籤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於文宏已年滿十二週歲。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儘管他每天只有短短半日用於學習,但其成績斐然,遠勝他人整日苦讀所得。正因如此,這位年幼的少年被教書先生讚譽為不世出之奇才。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認為於文宏能夠一帆風順地透過院試、拿下鄉試,並最終成功透過會試之時,命運卻對於文宏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因為這個年輕人天生便與眾不同,他註定不會隨波逐流。

院試時,於文宏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和努力,輕而易舉地獲得了秀才的功名。這讓周圍的人們對他充滿了期待,紛紛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帶著這些美好的祝願,於文宏踏入了第二年八月的鄉試考場。

當他從監管手中接過試卷時皺起眉頭,眾所周知八股文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出題、中股、後股、束股、收結等幾個部分。

其中精華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個部分有較為嚴格的限制,不能隨便寫的,必須用排比對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這種寫法十分古板,多一字不行,很多考生都是一邊寫一邊亂編,只為了湊字數,達到對偶的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齊,細看下內容,廢話滿篇。

對於出題的考官而言,這無疑也是一場煎熬與磨難。畢竟,四書五經所涵蓋的知識範疇相對有限,許多問題已經被反覆運用過多次,如果繼續沿用舊題,則難免會有失公正且缺乏新意。

於是乎,有些別有用心之人便獨出心裁地將完整的句子硬生生拆分開來,以此作為考試題目。

如此一來,最終導致的局面便是令人啼笑皆非——“孔子不懂,孟子不懂,老子更加不懂”。

不幸的是,於文宏恰好遭遇了這樣一道刁鑽古怪的試題。其上聯取自《論語》,下聯則源自《中庸》,使得他完全不知從何下手,茫然無措。

於文宏將手中的試卷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多遍,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細細琢磨,彷彿要從中看出什麼端倪來。

終於,他像是下定了決心一般,深吸一口氣,提起筆來開始奮筆疾書。如行雲流水般在紙上寫下了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

經過整整三天緊張激烈的考試後,於文宏和趙少爺並肩走出了考場。

趙少爺的臉上明顯帶著一絲不悅之色,似乎對於此次考試的題目頗為不滿。他忍不住抱怨道:“這出題之人莫不是年紀大了,老眼昏花,竟出這樣的題目!”

聽到這話,於文宏苦笑著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有同感,但並未多言。

趙少爺見狀,好奇地問道:“文宏,那你又是如何作答的呢?”

“面對那樣的問題,實在難以找到確切答案。不過,我總不能交白卷吧,所以還是勉強寫了一篇文章充數。”

趙少爺頓時來了興趣,追問道:“哦?你究竟寫了些什麼?快與我講講!”

於文宏卻低下頭,無奈地嘆了口氣,苦笑道:“唉,不提也罷。總之,這次考試我恐怕與功名無望了……”言語之中充滿了沮喪和失落。

閱卷的考官們逐篇審閱著眼前堆積如山的試卷,他們的眼神專注而銳利,彷彿要透過文字看穿每個考生的內心世界。當其中一名考官翻到於文宏的試卷時,他的目光首先被那工整的字跡和整潔的卷面吸引住了。心中不禁對這位考生多了一絲好感,心想或許這會是一份不錯的答卷。

然而,當他開始閱讀試卷的開頭幾句話時,原本帶著微笑的臉龐瞬間變得嚴肅起來。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眉頭越皺越深,最後簡直成了一個川字。那種感覺就像是有一團熊熊烈火在他心頭燃燒,越來越旺。

終於,在讀完某一段落之後,考官忍無可忍地用力一拍桌子,發出\"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