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13章 閒聊時間,封建財富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有好幾個鐵汁詢問大明朝的財富分配問題。

這其中兩個觀點。

一個是:知道勳貴富裕,但一直想不通他們為何富裕,明朝到底有多少金銀。

另一個持懷疑態度:文臣從來不說勳貴有錢,也不見有文臣說他們貪墨,可見他們沒權,也沒錢。

可能對很多朋友來說,這的確是個疑惑。

但對了解的人來說,這就跟草原人會騎馬、平原人會種地一樣,是個常識。

不只是明朝,歷朝歷代的財富分配原則都一樣。

的確,我們看到的地方誌,或歷史,都在說某個文臣身家豐厚,說士大夫大興土木,留下大型莊園。

好像封建社會,有權就有錢,有多大權就有多少錢。

倒也沒明確的貶義,就是下意識。

這樣的觀點,不是對‘財富’有誤會,而是對‘權力’有誤會。

對史冊本身的閱讀理解有誤會。

史冊,記錄的是‘名’,不是富豪榜。

文官有權就有錢,武勳沒權就沒錢?

歷史從未有這種定義。

嚴肅一點,您說的‘權’,那不叫權,那叫‘官’。

士大夫不是有權,是有‘職務’,是暫時的,換個人,照樣擁有那個官職的權力。

武勳不是沒權,是不能有治權,人家是超品地位,世襲的,與士大夫不在一個層級。

權力場的事,對映在百姓身上,從百姓視角看,自古有兩種人:一種靠揚名而活,一種靠隱名而活。

您意會一下這兩種人。

封建文臣呢(治世之臣),就是靠名聲活,沒有名聲什麼都沒有。

封建武勳呢(社稷之臣),天生特權,就是靠裡子活,他們不僅不需要名聲,還會下意識隱匿自己。

文臣若想展示自己的富貴,必須有對應的地位,必須有對應的名聲,這才能保住財富,否則亮出來就是禍害兒孫。

那些‘光明正大’搞工程計程車大夫,大吹特吹,是為了塑造財富的正當性,是在幫兒孫保住財富。

他不想招搖,但也不得不招搖。

封建武勳呢,無論哪一朝,都是天生特權,《明律》之類管不著他們。

已經是特權了,人不能給自己招黑啊,不需要招搖。

在他們生活的當代,天下每個人都習以為常。

沒必要在史冊中記載常識。

史冊中若說:勳貴有錢,就像我們現在說:富豪有錢。

這種事需要記錄嗎?

百姓對他們的稱呼,已經說明一切,身份地位就在那裡,富貴才正常,不富貴就不正常了。

人家祖上開國的時候生生死死拼殺,國家都是人家的,寒門讀兩本書就想騎人家兒孫頭上?

想啥呢?

哪朝哪代也沒這美事啊。

真出現就亂套了,皇帝一定換人,誰跟你混啊。

再一個,文臣沒事找事,說武勳富貴,這不是夸人,這是找抽,好好的活著不行嗎,去惹他幹嘛。

武勳弄死文臣,他都不會有大罪(真的弄死,不是放空話),你能把他怎麼樣?就算他丟爵了,他兒子還是爵爺,你兒孫不活了?

您還指望皇帝是正義的化身?指望皇帝主持公道?

人家與武勳才是一體的好不好。

這就是您對權力的誤會。

文臣的權力,來自他的官身,丟了官,屁都不是,必須用名聲來保官身。

武勳的權力,是天生的,名聲對他是累贅。

法理上,武勳家裡的孩子落地,就比進士地位高。

這…這怎麼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