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雕版印刷與馬蹄鐵 (第1/2頁)
“哈哈哈——他們,他們說朕是暴君?說朕急功近利窮兵黷武才導致的亡國?哈哈哈……”
一番癲狂般的大笑過後,楊廣漸漸褪去笑容,神情卻又變得落寞。
“是啊,始皇帝不也被稱之為暴君嗎?我楊廣又何德何能跳脫出成王敗寇的定理?
但是世家不除,百姓就永遠只能做世家的佃農,佃農就是實質上的奴隸!
世家遺毒千年,我大隋若想長盛不衰,唯有徹底剷除世家!
朕是急躁了些,方法欠妥了些。
但是現下上蒼已經替朕向天下子民道明瞭,奴役百姓,阻礙盛世降臨的就是世家。
與世家開戰已經無可避免,那就狠狠廝殺一場!殺完了朕再重建盛世!
下詔傳令天下:上蒼降旨,命我大隋臣民務必剿滅世家,分天下土地予以每個百姓。
凡踴躍參軍者,即刻永授百畝良田,待剿滅世家安定天下後,每家按均田制再分百畝。
朕要帶領天下子民一同滅世家,安天下!
若是有世家願意懸崖勒馬也還來得及,只要交出所有兵馬和田地,朕可恩准他們保留自家浮財,再與天下人一樣參與科舉,憑藉各自才能為官,或靠家中資財經商,也可永享富貴。”
……
【隋朝驟然升起,又迅速滅亡。
但隋朝留下的制度和豐功偉業,為下一個盛世的降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就像秦朝的大一統和郡縣制一樣,隋朝的功績與制度也將永遠影響著華夏後世。】
隨後天幕又介紹兩樣與隋朝有關,但並非隋朝發明的重要發明。
【公元627至649年,也就是唐朝的貞觀年間,成熟的雕版印刷術在這一時期被髮明出來。
而另有史料記載,在與唐朝貞觀相隔十幾二十年前的隋朝,就已經對雕版印刷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摸索和發展。
但因為沒有確鑿的文物佐證,這一說法還存在爭論。
雕版印刷術起源於成熟可用於書寫的紙張被髮明和推廣開來後,中國古代的人們從玉璽、官印等刻印章中獲得啟發,出現了最早期的印刷雛形。
相比較竹簡、獸皮、龜甲,更為柔軟輕便造價低廉的紙張,更適合大面積推廣,抄寫文字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於是古人們在平滑的木板上貼上上字跡工整的紙稿。
經過按壓後,紙稿上的字型就拓印在了木板上,形成映象字型。
隨後匠人們用刻刀仔細將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一點點削去,就成了字型凸出的陽文,與字型凹入的碑石陰文相反。
印刷時,用濃度合適的墨水塗在字型凸出的陽文上,然後將紙覆在版面之上。
用乾淨的滾輪輕輕碾過紙背,字跡就被拓印在了上面。
在雕版印刷術出現之前,書籍的複製主要靠人工抄寫,效率低且容易出現錯誤和遺漏。
那時的抄寫書籍是一份正式的工作。
需要大量書法娟秀的讀書人從事這樣低效且價值不高的工作。
古代培養讀書人尤為不易,複製一本書籍的成本也頗高。
而雕版印刷術使得書籍能夠大量、準確地複製,許多古代經典著作得以廣泛流傳和儲存。
書籍的大量印刷降低了書籍的成本,使得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到書籍,接受教育。
這打破了貴族和士大夫對知識的壟斷,為平民子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推動了教育的普及化。
許多寒門子弟透過閱讀書籍,參加科舉考試,有機會進入仕途,改變自己的命運,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知識藉助書籍普及到了民間大眾,進而促進了新興知識與技藝更快產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