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貞觀之治,不世之功 (第1/2頁)
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們的親信們,在看到李世民將會建立如此功績時,心中的不妙難以言喻。
他李建成真的還有人心基礎戰勝李世民獲得皇位嗎?
如果是他做了皇帝,能建立比李世民還要重大的功績嗎?
這個機率貌似並不大。
在大唐的統一戰爭中,他作為太子擁有更多的資源,掌控了更多的兵馬,可仍然沒有建立比弟弟李世民更多的戰功。
相同條件下,他又如何有自信比李世民還要強?
皇位之爭,他怕是要落敗了。
如果註定落敗,自己能甘心放棄太子之位,去保全兒子家人安享富貴太平嗎?
……
【東突厥被大唐納入統治後,李世民沒有采取趕盡殺絕或歧視的態度,而是“全其部落,順其土俗”,設都督府管轄,仍以突厥貴族為都督、將軍,還選拔了一些突厥首領入朝為官。
這種包容的政策和對各民族一視同仁的態度,也為唐朝贏得了周邊各族的擁護和尊重,自此西北各蕃邦都請求為大唐皇帝李世民上尊號曰“天可汗”。
李世民也由此說出了:“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之後的貞觀之治也漸漸有了盛世的雛形。
李世民用人唯賢、納諫如流,科舉制的堅定實行,也讓大唐擁有了一大批優秀的中、基層人才。
大唐的天下開始得以吏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百姓富足、文化興盛、疆域遼闊、民族和睦。
同時同時貞觀之治下,大唐鼓勵商業貿易,設立廣州、泉州等對外貿易港口,與東南亞、南亞,甚至中東地區都有貿易往來,大為推動了經濟的繁榮。
絲綢之路也得以在貞觀之治時期重新恢復暢通。
大唐以其開明大度的對外民族態度,領先世界的文明成果,強大無比的國力實力,受到諸國來朝。
根據《唐六典》,向唐帝國朝貢的國家累計多達三百餘。
唐朝時期無比強大的影響力和國際地位,受到眾多國家對唐朝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高度認可,誠願與之建立朝貢關係。
中原王朝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已成就如此大唐的李世民仍沒有止步於此。
在經過足夠的籌備之後,大唐開始迅猛地向外擴張。
公元634年,盤踞河西走廊南側,扼守絲綢之路咽喉地帶的吐谷渾,因其不肯向大唐朝貢稱臣,並出兵襲擊大唐邊境地區。
於是李世民命令時年六十四歲的李靖為主帥,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等為大總管,各率軍隊分途討伐吐谷渾。
歷時一年後,公元635年,唐軍大舉擊敗吐谷渾,吐谷渾王慕容伏允在逃亡過程中自縊而死。
伏允死後,他的兒子慕容順率眾投降於唐軍,從此吐谷渾納入大唐版圖。
而在大唐蒸蒸日上,李世民付諸自己的雄心壯志之際,李淵去世,次年長孫皇后也身患重病離世,年僅36歲。
疼愛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相繼離世,這讓李世民傷心不已。
長孫皇后十二歲時就嫁給了十五歲的李世民。
長孫皇后溫良儉讓,貴為皇后卻無慾無求。
李世民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置全家於不測之險時,長孫氏也一直堅定站在李世民身邊。
長孫皇后也與曾經的獨孤伽羅一般,深知外戚權力過大對於王朝的危害,因此一直反對給長孫氏族人過多的權力和賞賜。
當他的哥哥長孫無忌為唐朝的建立和穩定立下大功,李世民欲意提拔長孫無忌為宰相時,長孫皇后竟能拋開家族利益多次阻止自己的哥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