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晚唐風雲(二) (第1/2頁)
剛剛看到唐憲宗李純的元和中興抱以極大期盼的李世民,緊接著卻又看到了唐穆宗李恆怠惰朝政,致使元和中興好不容易建立的向好局面完全喪失,且還爆發了嚴重的黨爭。
大唐非但沒有趁著有利的局面往好的方向發展,反而情況越發惡化。
心情跌落谷底的李世民,氣到面目都變得猙獰起來。
“雖說這李恆是被宦官擁立的。
上一朝皇帝給他留下了宦官專權、官員結黨營私、藩鎮隱患未除等諸多弊病。
但只要他繼位成了我大唐皇帝,他就該想盡一切辦法,傾盡一切努力去解決這些弊病!
而不是得過且過,畏懼形勢之艱難就什麼也不做,只顧安閒度日,如此置我大唐國祚和天下百姓於何地!?”
……
嬴政也大感失望道:
“即便有好的制度,但也絕不是放任自流就可以什麼都不用管了。
科舉制、三省六部制、募兵制都很不錯,但也仍然存在弊端。
科舉制推行之初當然需要大量取士替代舊有冗官,當尸位素餐勾結世家的官員都被替換後,自然也就是提高取士標準,減少新進官員數量的時候。
放任不管,不加以調整,必然會造成新的冗官局面。
朝政開支大幅增加,百姓賦稅加重、軍費不足、諸多影響接踵而至。
取士容易,罷士難。
到那時候再要解決冗官問題,就得考慮如何平息天下士人的怨氣了。
不過科舉到了後面也有另一條路可以走。
像後世一樣大辦學校,改科舉為傳課授業,培養眾多有學識和技藝的能人為國所用。
無需增設過多官位,有真才實學者,自然能依靠自己的才學獲得遠高於普通百姓的財富。
國家也能借此快速發展,變得富強。
不過前提是糧食產量要跟得上,要能夠養活不事農耕的大量學子。
要是有後世的高產作物,我大秦就能迅速實施這些快速發展強國的政策。
而三省六部制將官員職權細分,的確遏制了權臣威脅皇權的情況。
但過於細分的職權又妨礙了政令的實施,官員們為了方便自己行事,保住自己的官位,勢必就會官官勾結,形成政治聯盟。
皇帝想要平衡權力,避免一家坐大威脅皇權,就得扶持起來另一個政黨與之形成平衡。
如此又造成了官員們互相打壓,排斥對方的黨派,有志向的官員想做實事都沒有施展機會,不得不站隊加入黨派。
朝政就又得變得混亂,百姓受累。
要想皇帝能夠安心放權,讓官員無需拉幫結派就能一心履行為官的職責,怕是還得建立李斯所說的第七部。
由他們監察官員濫用職權,接受官員們的相互檢舉。
皇帝本人也更要將軍權牢牢抓在手中,兵部、戶部、節度使等重要官職必須選用賢明親信,且定期調換,決不能讓其世襲。”
……
【公元824年,唐穆宗死後李湛繼位,他是大唐的第十四位皇帝,唐敬宗。
然而唐敬宗在位期間,也是不理朝政,沉迷於遊樂,致使政治腐敗,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尖銳。
公元826年,唐敬宗被宦官劉克明等謀害,年僅18歲。
原因在於劉克明是個假太監,他在後宮與宮女淫亂,後來甚至與李湛的妃子董淑妃有染。
一次李湛打獵時,不小心射中了劉克明,劉克明做賊心虛,以為自己和董淑妃的姦情被李湛發現了。
他害怕李湛追究此事將他處死,所以趁著大權在握,決定先下手為強。
李湛死後,由於年歲不大沒有子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