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仁宣之治與漢王造反 (第1/2頁)
【因為太子朱高熾持國多年,提拔和培養的親信遍佈朝堂和軍隊。
朱棣死後,其身邊的近侍馬雲秘密召集隨駕的大臣楊榮和金幼孜趕來皇帝大營。
他們都是支援皇太子朱高熾的。
鑑於朱高煦野心勃勃,一直覬覦皇位,且在軍中可能設有眼線。若他提前得知朱棣去世的訊息,很可能會趁機造反,掌控大軍爭奪皇位。
於是幾人商議後決定秘不發喪,依舊安排朱棣的衣食住行,親征隊伍則集體行動,有序南下。
朱高煦多日不見朱棣露面,只有政令從大營中發出,自然會心生懷疑。
時間緊迫,楊榮便擔起了通報任務,快馬加鞭避開人群向京城奔去,將朱棣的死訊告知朱高熾。
朱高熾得知情況後,立即佈置周密安排。
準備登基事宜的同時,迅速調兵遣將,安排親信將領掌控京城的軍事力量和接管尚未歸來的北伐大軍。
並暗中安排人員監視朱高煦的一舉一動。
透過自己的情報網路,及時掌握朱高煦的兵力調動、人員往來等情況,一旦有謀反跡象確保迅速做出反應。
待一切準備妥當後,朱高熾正式登基。
這時朱棣的遺體都還沒有回到北京。
皇帝駕崩和太子登基的訊息,是同一時間傳到朱高煦耳中的。
一併傳來的還有大哥以皇帝身份對他的大加賞賜。
擺明了就是要用利益讓自己打消謀反的念頭。
知曉大哥如此提防和矇騙自己,朱高煦的心中當然萬般惱怒。
可是大哥的一系列舉措,讓他現下根本沒有奪權的機會,此時的他也只能忍了下來。
但忍下來,並不意味著他就甘心接受這個結果,而是需要時間等待與準備。
朱高熾是為明仁宗。
在位期間他延續作為太子時的勤勉治國。
任人唯賢,矯正朝綱,抑制權貴攏權,廢除了殘酷刑法減少冤假錯案,推行仁治,還基本赦免了靖難遺孤。
同時削減冗官冗兵,停止大規模征戰,轉而注重邊境防禦,減少財政開支,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還建立公平買賣體制促進商業繁榮,積極賑災救災,免除受災地區稅收。
又設立專門機構調查稅收,防止官員中飽私囊,使得吏治清明。
雖然因為身體不好,在位時間僅有十個月左右,但他實際監國時間長達近二十年。
由他打下的基礎,讓兒子朱瞻基繼位後順利開啟了明朝的又一盛世局面。
因朱高熾和朱瞻基的廟號分別為仁宗和宣宗,所以這一盛世被稱之為仁宣之治。
公元1425年,朱高熾病逝後,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
本就極為猜疑朱棣遺詔可能被篡改,不甘心皇位繼承人不是自己的朱高煦,其奪權篡位之心在大哥早逝後徹底爆發出來。
他就藩樂安(今山東惠民縣)後,效仿父親朱棣暗中招募私兵、打造兵器、訓練士卒。
最終於公元1426年,大侄子朱瞻基登基的次年起兵造反。
(老三朱高燧雖然一直以來和朱高煦走得更近,且同樣覬覦皇位,但並沒有參與此次謀反。)
然而朱高煦輕視了自己的這個大侄子。
朱瞻基不是朱允炆,朱高煦也不是朱棣。
或許他有朱棣的能力,可面對的情況卻與朱允炆時期截然相反。
朱棣靖難是因建文帝削藩危及一眾藩王,且藩王們在當時掌握著強大兵馬,而且南下地勢平坦易攻難守,佔據著相當的天時地利人和。
而朱高煦並無正當理由造反,也沒有什麼強大同盟願意站在他這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