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對付倭寇的經驗 (第1/3頁)
“朕決意給胡宗憲全面平反,恢復其一應官職,賜祭九壇,造墳安葬。”
胡宗憲得以全面平反,離不開許國等人的奔走。
許國是南直隸徽州府人,胡宗憲也是南直隸徽州府人,二人是同鄉。
徐渭拿著奏疏的手不停的顫抖,眼眶逐漸溼潤。
“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這樣的臣子,不應被如此埋沒。”朱翊鈞接著又喚了一聲,“張誠。”
“奴婢在。”
“將許國的這道奏疏發到內閣,讓他們速辦。”
“奴婢遵旨。”
張誠走到徐渭面前,“徐先生。”
徐渭這才反應過來,將奏疏遞還給張誠。
接過奏疏的張誠默默退到一旁。
“徐先生早年在東南有對付倭寇的經驗,至今東南仍有倭寇作亂,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徐渭雖然上了年歲,可面對皇帝問話,也不敢坐著,剛想起身,就被朱翊鈞揮手製住。
“先生坐著回話即可。”
“臣多謝皇上體恤。”
雖是坐著,可徐渭仍微微躬身,“回稟皇上,臣早年在浙直總督署擔任幕僚時,曾著重分析過倭寇的緣由。”
“日本不同於我大明,論地域,不過相當於我大明一個省,可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日本,卻四分五裂,無一人能夠號令全域性。”
“日本分為幾十個藩,說是藩,實際情況卻是,日本的一個藩也就相當於是我大明的一個縣。”
“幾十個藩之間相互征伐,戰亂不斷,日本局面一片混亂,這就導致大量武士無人約束。”
“這些無人約束的武士,就是侵犯我大明海疆的真倭寇的來源。”
“日本分為三個大島,多山地,多火山,地動、海嘯更是頻繁,糧食等物資匱乏。”
“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倭寇的強盜行徑便由此而起。”
“而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無陸路可抵。這也使得想要攻伐倭寇本土,必須依託水師,渡海作戰。”
“然,海面風浪不止,稍有不慎,就有船毀人亡的危險。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時,曾派遣大軍渡海攻打倭寇,結果遇到風浪,未曾交戰便已損失過半。”
“倭寇本就貧瘠,他們搶別人的很容易,可別人要想搶他們的,單單是渡海這一點,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就算是到達倭寇本土,就他們那窮鄉僻壤的,屬實也沒什麼值錢東西。”
“用民間百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不過,臣在福建遊歷時,曾聽一個出海的海商說過,日本好像有一個銀礦,應該是在石見。”
“若是能讓石見銀礦迴歸我大明,定是功德無量之事。”
朱翊鈞對於徐渭的見識很是佩服,他所說的與朱翊鈞瞭解的差基本吻合。
後世的倭寇有四個島,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
可此時的日本,只有三個島,本州,九州,四國。
北海道,這時候還叫蝦夷,與倭寇是敵對關係。不然,幕府的將軍也不會叫徵夷大將軍了。
也正是因為這三個島的緣故,倭寇被稱為三島倭奴。
北海道是在明治維新以後才被倭寇徹底消化的。
至於石見銀礦,那都是自古以來,跑不掉。
距離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朝鮮之役沒幾年了,到時候解決朝鮮倭亂之後,捎帶手就把倭寇收拾了。
最不濟也得讓石見銀礦迴歸大明。
現在,就讓倭寇多挖幾年吧。
反正倭寇挖完銀子,想要花出去,只能找大明貿易。
要是挖出來的銀子倭寇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