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58章 擠兌風潮(2)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大明新幣的發行與流通,註定要經歷較長的週期更迭,除了鑄幣效率這一客觀因素,民間是否願意接受,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存在!

於明初發行‘大明寶鈔’為始,大明奉行的貨幣政策,就以鈔錢相軌面世,奈何這裡面的水太深了。

以至寶鈔在發行之初,的確保持法定貨幣該有的堅挺,為朝廷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寶鈔不斷貶值,繼而引發一系列混亂,使得中樞儘管出臺不少政策彌補,但終究是沒有挽回這一趨勢。

而最為麻煩的一點,是歷朝天子對待大明寶鈔的態度不一,這也導致寶鈔到了天啟朝,幾乎是沒有任何信譽可言,更別提在市面上進行流通了。

迎著投來的諸多注視,朱由校嘴角微微上揚,在大明流通的金銀是很多,也很驚人,但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同樣還存在著一筆金銀,且這筆數量是極其龐大的。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朱由檢、朱常?他們聽到這,臉上又流露出疑惑的神情,他們不知天子講這句話是何意思。

這是一筆歷經數百載,甚至是更久,緊密圍繞著海上貿易獲取的金銀,哪怕大明長期保持著海禁政策,但是在私底下的海貿卻一直存在。

“出亂子,就出亂子吧。”

而在這個緩慢更迭的過程中,大明信譽逐步變得堅挺起來,獲取到廣泛群體的信任,以信譽作為主體錨定,那也為重新發行紙幣奠定基礎,只不過這個時間週期,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朱常?猶豫剎那,看向朱由校說道:“臣雖對政務瞭解不多,對戶部要做的事宜也不熟悉,但是有筆賬,臣還是能算清楚的,那就是以寶鈔折抵丁稅,即便是有鑄幣稅進行找補,可朝廷前後還是虧的啊。”

乾清宮。

朱由檢、朱識?、朱常?等一行人,在聽完天子講的這些時,臉上無不流露出各異的神情。

一陣微風吹過。

大明上下是流通有通寶制錢,甚至有大批金銀在流通,但是大明又是出了名的貴金屬匱乏。

“等著吧,要不了多久啊,不止在京城京畿一帶,在全天下,特別是最為富庶的東南諸省,就會出現很多亂象,但是朕明知道這些,也必須要這樣做。”

而朱由檢、朱常?他們在聽到這裡,一個個都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以上是他們所沒有想到的。

在講到這裡時,朱由校顯得有些感慨。

“做了錯事就要承擔對應代價,儘管在朕看來,以大明寶鈔為主明確的貨幣政策,大方向是沒有錯的,但是在具體的落實階段,卻出現太多的錯誤,而這些錯誤才導致眼下難解的難題。”

“對於朝廷而言,信譽是統治的根基,這比金銀要貴重百倍,千倍,甚至萬倍!”

特別是在歐羅巴諸國,茶葉、絲綢、瓷器等物是與身份、地位、底蘊直接掛鉤的,這是絕對的奢侈品!

先統一大明境內的法定貨幣,然後再擇機頒佈法令,嚴禁非法定貨幣屬性的金銀流通,最後再設法讓大明法定貨幣,逐步流通到周邊,只要能將此事辦好,那大明從銀本位到金本位的過渡,就將不會再存在任何問題。

一一四.四一.七五.一八八

“哪怕能拿寶鈔折抵丁稅,可哪又能怎樣呢或許對底層群體而言,他們會覺得這是天大的喜事,但是別忘了,真正懂得經濟的,從來都不是底層,而是那些出身富裕,甚至傳承許久的群體。”

窖藏的那些金銀,這口肥肉,朕吃定了!!

“不過你們也別擔心。”

只是現實就是這樣。

不然茶葉、絲綢、瓷器等物緣何能有這般大的名氣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