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3章 漢中對 仿隗囂故事 (第1/2頁)

加入書籤

諸葛亮留五千人馬駐守漢中,率60,000大軍北伐。分撥五千士兵交予趙雲、陳廷、鄧芝所部前鋒,走褒斜道為疑兵,牽制魏國主力大軍。諸葛亮親自率領55,000千人為中軍,走祁山道,出斜谷,直奔祁山堡。

此時,孟達被圍困,求救信傳到了蜀軍營中。諸葛亮聽聞司馬懿的星夜兼程,十幾日內趕到了上庸城下,這大大出乎了諸葛亮的意料,雖然此時孟達尚未被司馬懿拿下,但諸葛亮已預料到形勢正在發生著變化。

蜀軍行至陽平關,前鋒即將與中軍分道之前,諸葛亮召集了幾位重臣參加最後一次戰前班子會議。“曹叡竟然力排眾議,重新啟用了司馬懿。這個小皇帝,倒是有幾分魄力。”諸葛亮喃喃自語。

“兵貴神速,司馬懿深諳用兵之道。”魏延說道,表面在誇司馬懿用兵神速,但其實還在為自己的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用而埋怨。

“想來那孟達經營上庸多年,必然工事完備,做好了充分的防禦。反觀司馬懿初次領兵作戰,對部曲不甚熟悉,加上其部兵馬又是長途奔襲,必然不會那麼快拿下上庸城。”楊儀抱著樂觀心態說道。

諸葛亮卻將手中羽扇,左右輕輕搖晃,否定了楊儀的看法。

“司馬懿能捨生忘死地急速狂奔至上庸城下,必然是有充足的把握拿下此城。上庸被司馬懿攻破是遲早的事。

此人用兵奇詭,深有韜略。人稱‘冢虎’,日後必成為我方大敵。”諸葛亮說道。

“溢之此前率軍疾馳堵住瀘水渡口,溢之,你不妨來談談這次司馬懿軍事行動的看法。”趙雲推薦我來發表見解。

“上庸城已是死局,我們和東吳根本來不及去馳援。況且還要分兵去救,不可取。

而且據我推測,若是孟達能死守,或許還能堅持一段時日。只是孟達曾多次易主,可見其部下也未必是什麼忠誠之士,正所謂’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上庸城勢單力孤,司馬懿來勢洶洶,況且孟達師出無名,本來就是造反的戰役不得人心。這是一場必敗的戰役,孟達要麼死於軍陣,要麼被屬下綁了獻給司馬懿。

所以,一顆沒用的棋子,索性就扔了。我軍眼下的重點,就是要迅速穿越秦嶺,奪取隴右諸郡。

這樣,我們可以仿隗囂故事。兩百多年前,光武帝在天下的攻勢都是摧枯拉朽,但是西北梟雄隗囂就是靠著隴山和咱們光武帝耗了整整五年。

我們現在北伐若是從漢中往關中打,是從南往北進攻,逆天而動,穿越八百里秦嶺,不但我軍兵困馬乏,而且耗費的軍糧太大。而魏軍可以在一路平坦的關中平原以逸待勞,鋪開優勢兵力。

如果我們可以佔據隴右諸郡,站穩腳跟,以此作為我方北伐的前進基地。這樣可以切斷魏國關中和涼州的聯絡。我們也可以逐步蠶食涼州,甚至可以讓涼州守將不戰自降。

從雍、涼往關中打,不但利於我們運糧,而且是順勢而為。可以居高臨下,威懾關中地帶。雍、涼盛產戰馬,我們也可以擴充我們的騎兵力量。

魏軍若是從關中地區往涼州討伐,只能仰攻作戰,當年光武帝帶著所有云臺名將出徵隴西都寸步難行,何況曹真和曹休呢。如此,我們的防守壓力勢必大大減少,而魏軍必然要囤聚大量的兵馬在長安。

況且,我們比隗囂的優勢在於,還有西川盆地和漢中平原作為大後方,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兵源和錢糧,只需守住永安和漢中兩地,便可以保證大後方的安全。

我們在隴西屯田養馬,訓練士卒,益州的資源再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隴西,這樣必然能改變魏強漢弱的局勢。”我說道。

諸葛丞相非常滿意,我替他把戰略目的說了出來,讓四座都無不為非常佩服丞相的用兵戰術策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