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29章 攻擊京都 (第1/2頁)

加入書籤

根據朱肅與後龜山倭王的條約,此戰之中,但凡大明所攻陷的北朝土地,儘可算作大明的租界。故而藍玉擊退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之後,並沒有選擇直撲幕府的大本營平安京,而是開始掃蕩四周,在倭國最為繁華的中部地區,大肆為大明瀛洲宣慰司“圈地”。

也因為足利義滿聽信了道衍“首戰即決戰”的策略,倭國中部大部分的大名兵力,早已經被足利義滿給抽調一空。這倭國最為精華的腹地,竟如同毫無防備一般。藍玉遣軍四下攻佔,如虎入羊群,壓根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明軍四下抓捕倭人武士,但凡倭人武士願意自承祖先為華夏者,可免受刑罰,但需要舉家遷出原藉。而不願納入瀛洲宣慰司的,則全部打包發配佐渡島上,交給張赫當苦力挖礦。藍玉打著的旗號正是“助倭王肅清叛逆”。畢竟北朝這些人可都是幕府將軍麾下,大明拿著倭國南朝的大義說他們是叛逆,也算名正言順。

這樣看來,南朝的武士與大名們,倒是比北朝要幸運的多了。至少他們還能夠選擇是投靠後龜山朝廷繼續苟延殘喘,還是投靠大明當大明的狗。而北朝的這些人,就只有乖乖丟下地位投降並接受遷徙,或者被大明押去挖礦這兩條路。

不論是哪條,都能讓這些大名難受不已。

但大明天威正盛,幕府將軍都無法抵抗,他們亦毫無辦法。有些腦袋靈活的大名就想到了第三條路:既然藍玉這邊不接受投靠,那就乾脆投靠藤原的這支瀛洲宣慰司的軍隊好了。

藍玉那邊實在是打不過,藤原這邊又打著大明的名頭不敢打,那乾脆就加入其中,這十分合理。

於是,本來出奈良時只有區區一萬人的藤原軍,一路上竟然如滾雪球一般,極速的滾到了六萬人。每到一處駐紮下來的時候,隨軍監軍的高啟都要親自主持新來的大名,進行“認祖歸宗”的儀式。

明明是一支正在執行進攻任務的軍隊,一路上卻始終香霧繚繞,法事不絕。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個寺廟的和尚集體團建呢。

倒也是一大奇景。

不過無論如何,最終,這一支由歸化倭人所組成的瀛洲宣慰司軍隊,終究還是到達了平安京城下。作為倭國的京都與幕府的大本營,平安京牆高池深,十分難以攻克。但對於這一戰藤原等歸化倭人卻是信心滿滿,全軍上下戰意高昂,就連那些從北朝歸化來的大名們亦不例外。

大名們奮勇請戰,個個爭先。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但凡變節者,總希望自己的舊主能死的透徹,這樣才能彰顯自己如今的忠誠,掩蓋昔日的不堪。大明末年那些投降韃清的漢軍,也多是如此心態:為大明徵戰時有氣無力,一投靠韃清之後卻個個悍不畏死,唯恐為韃子所疑。如今這些倭國大名亦是如此,兩軍在平安京下屢次交鋒,幕府一方的守軍節節敗退,終於,平安京被這一支倭人軍隊給圍困的水洩不通,眼看就要陷落了。

六月十一日,大明瀛洲宣慰司宣慰使、吳王朱肅協同倭奴國國王,後龜山天皇親自來到平安京城下督戰。朱肅騎在高頭大馬之上,以鞭直指平安京城頭,笑著對倭王道:“倭王勿憂,你國既請託我大明平亂,我大明自然說到做到,不日便送倭王你還於舊都。”

“城中那些反逆之賊,我大明亦會幫你倭國料理清楚。破城之後,幕府所立的所謂‘後小松天皇’一族,以及幕府將軍足利一族,奉倭王之意,定然教其一個不留!”

“這……”後龜山倭王聞言驚愕,自己何曾有過這樣的想法?戰戰兢兢的開言道:“吳王殿下明鑑,那後小松天皇一家,亦是小王的骨肉苗裔。”

“足利一族倒也罷了,怎麼連後小松天皇也……”

“倭王說笑了!”誰料朱肅把臉一板,義正嚴辭道:“此賊詐稱天皇,已屬叛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