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4章 公子向北走,小女子向南瞧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七日前,雲河縣外,雲河上面那座百年的石橋讓朝廷軍撤退的時候給破壞掉了。

熠王大軍在河邊駐紮了兩天,修好了石橋。

過了石橋原本是要直奔祝州的,也就是老徐家逃荒大隊炸城門的那個地方。

但是沒想到從雲河縣逃出來的朝廷大軍埋伏在了東安州和泰州的交界處,打了熠王一個措手不及。就是逃荒大隊途經此地親眼目睹了難民屍體的肚子爆炸把腸子崩飛了給李芳噁心暈過去的那個地方。

兩軍在那裡交戰了五天,三萬朝廷軍,全軍覆滅,這一仗打得艱辛且漂亮。

此時的熠王並沒有想要馬上去攻佔首都鄴城,他的三十萬兵馬兵分兩路,一路收復南方各州,一路北上去博州見一見龍城關的楊鋒將軍。

龍城關在昌州,是東北部地區一道重要的國防關卡,防守著突厥、鮮卑和高句麗。

楊鋒將軍在整個北部地區威望很高。

如果楊鋒將軍願意歸降,由他出面,那麼整個北部十州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全部收入囊中了。

而且熠王還有意將京都定在燕州,也就是在博州以北,龍城關以南,中間的那麼個位置。

他曾請高人看過風水,那裡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中原,若坐堂隍,俯視庭宇,屬於龍眼之地。

如果會談成功,熠王的軍隊就會跟南部軍隊一起包抄首都鄴城,皇位上他那個昏庸腐敗奢靡無能的大哥就可以下臺了。

如果會談失敗,他的軍隊就會直接北上首先拿下龍城關,熠王還是很惜才的,他非常希望楊鋒將軍能為他所用,更希望少耗損兵力。

楊將軍能夠去博州,是受了博州何家的家主邀請。

何家的族地在博州,熠王妃就是出自何家的嫡長女,也就是說何家屬於熠王的岳丈家。

何家是百年書香世家,家族顯赫,何家書院也是舉國聞名,不少權貴子嗣都紛紛到此求學。

楊將軍年幼時曾在何家書院讀書,何家家主對他有些恩情,所以才能將楊鋒將軍秘密的請到博州與熠王私會密談。

楊鋒將軍能答應前來也不僅僅是因為恩師的邀請,還有一方面是他也想看看熠王的打算,看看是否和自己的想法一致且值不值得帶著自己計程車兵投靠。

熠王的軍隊一邊往祝州趕路一邊順路埋人。

道路兩旁死去的難民不計其數,不處理肯定是不行的,直到行至秋水嶺才沒了死了,得以見到一處空曠之地可以安營紮寨。

“報——!前方空地,疑似有人曾在此露宿,有做飯的痕跡,大約十口鍋,看那柴火燃燒的程度好像剛走沒多久。”士兵彙報道。

老徐家逃荒大隊68人按家庭區分一共是九家,家家逃荒都把鍋背出來了。

這不是老人有個說法嘛,搬鍋才算搬家,鍋乃‘過’之意,所以九家就有九個大鐵鍋。

逃荒這不就是要搬家的意思嘛,就是搬得遠了一點,家裡的房子帶不走,田地帶不走,但是鍋能帶走,就等於帶走了家。

到了新家,把鍋安上,煮上一鍋熱水,寓意日子能過起來。

要是條件好的人家,就蒸上一鍋饅頭,寓意著日子蒸蒸日上。

後來搶大戶王員外的莊子時,順手又拿了一個鍋,想借借人家大地主的福氣。

昨天下午為了把所有的大米都做成炒米,就架起了十口大鍋,之前煮飯哪能用的上這麼多鍋,頂天三個大鍋就夠用了,為了省水,基本上就用一口鍋,煮一大鍋粥,一人分一碗。

參軍朱文山搖著大蒲扇站在熠王的身邊說:“能走到這裡還有吃喝的難民可真是不易。十個鍋,人還怪不少的。”

熠王嘆口氣說:“人少了也走不到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