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4章 三妙聖母像 (第1/2頁)

加入書籤

聞言,蘇棠向身後看去——導遊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女性,不知什麼時候來到了她的身後。

“那邊是不開放的區域,請不要隨意過去哦。”導遊笑著說道。

“不好意思——可以請問一下,為什麼不開放嗎?”蘇棠問道,“從這邊來看這個佛像似乎並沒有什麼損傷,儲存也算完好,為什麼不開放呢?”

“啊,這個啊,這個是當地民眾的要求。”導遊說道,“這個佛窟除去一些傳統的佛像以外,還有一定數量的當地民眾信仰的神像。因為這種信仰流傳已久,已經在當地形成了一種傳統,所以當時在對佛窟進行開發的時候,為了保護當地民眾的信仰,這邊的就沒有開放。”

聽到導遊在這邊的講解,越來越多的同學也圍了上來,好奇地從小洞裡面觀察著對面的佛像。見有這麼多同學對當地的信仰有興趣,講解員也就乾脆站在洞邊上接著講了下去。

“這尊神像所描繪的是當地傳統的一種神明,名叫三妙聖母。這位三妙聖母是一位掌管自然的神明,究其原因,是因為當地的居民大多過著靠山吃山的生活,再加上農業比較發達,對天氣的要求就比較高,也就衍生出了這種崇尚自然的信仰。”導遊講道,“傳說這位三妙聖母目不能視,卻有著三隻眼睛,這三隻眼睛一隻看的是過去,一隻看的是現在,最後一隻看的是未來。”

“我聽說華芳鎮的這個石窟是之前一個遊僧來到華芳鎮進行講學之後才修建的,那這個三妙聖母的信仰也是從遊僧的講學中衍生出來的嗎?”蘇棠問道。

“這個在學界其實有爭議,一方面我們並沒有在當地發現比石窟裡面的三妙聖母像更早的雕塑、繪畫等藝術創作,另一方面在華芳鎮之外似乎並沒有發現三妙聖母的形象。”導遊解釋道,“因此,現在比較流行的解釋,是說三妙聖母一直存在於華芳鎮信仰中,融入了華芳鎮的傳統文化之中,只不過在遊僧出現之前並沒有一個形象,是在聽了遊僧的講學之後才創造出來的。”

“甚至還有民間傳聞說,這個形象是當時在開鑿佛窟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個天然形成的石塊長成這個樣子的,於是就被當地人奉為三妙聖母顯靈,在此基礎上精雕細琢出來的——不過,這個就是徹底的野史了,沒有任何的依據。”

蘇棠點了點頭,望向裡面的神像。現在眼睛已經適應了黑暗,剛剛有一些沒有看清楚的細節此刻又能看清楚了些。那神像上面的確是刻了三隻眼睛,下面的兩隻是緊緊閉著的,額頭中間的眼睛則是眯著的,只露出來了一條縫。

“因為是當地信仰,所以幾乎每隔上一段時間就會對這個佛像進行一個修葺,到目前為止已經修葺了不知道多少次,因此年代也不可考了。”導遊的聲音聽起來頗有些惋惜,“不過,雖然現在是封鎖的,其實會在當地的一些傳統節日上面開啟,以供當地的居民來進行禮佛的活動。”

就在這時,人群裡忽然傳來了一聲嗤笑聲。蘇棠甚至都不用回頭看,就知道那是蔣妙琴的聲音。

“到現在為止還有禮佛的行為啊?這也太愚昧了一點吧!”蔣妙琴笑道,“這可真是離譜,都是科學社會了,還搞這些有的沒的?”

“這畢竟是當地的信仰,同學們雖然不能理解,但是還要尊重一下的。”導遊連忙道,“雖然這些信仰當地的一些年輕人也已經不相信了,但是傳統文化也是需要傳承的——比如說,當地的八月節,就是以三妙聖母信仰為基底而傳承下來的一種節日,在八月節的當天,當地會派出一個代表,向三妙聖母獻上貢品,同時祈求豐收。”

“還真是搞笑——我現在向三妙聖母祈願我能撿到錢,她能不能答應我啊?”蔣妙琴翻了個白眼,率先走出了洞窟,“太愚昧了,我還以為現代之後就沒有這麼離譜的事情了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