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9章 血戰長安城(四)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對於蜀軍會用火油及火箭焚燒甕城三座箭樓的可能性,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早已估算到。他早已下令在三座箭樓的外牆上塗滿泥巴以防火燒,且箭樓修建的磚石材料與城牆一樣,故既能扛巨石砸,又能耐得住火油焚燒。

為了防備箭樓外牆被烈火焚燒導致內部溫度過高,箭樓的每一層內都安裝有水池,水池中蓄滿水,水池旁有很多鐵的水瓢,隨時可以將水潑灑至內牆以降溫。水池旁的鐵製架子上,還放滿了毛巾,方便打溼後捂住口鼻,以免人被煙燻倒。

甕城三座箭樓的正面箭樓有四層箭窗,每層箭窗有十二個孔,左右兩側的箭樓有三層箭窗,每層箭窗有三個孔,這些孔內站立著眾多的弓箭手,為了保護孔內的弓箭手。孔內有石制的門,隨時可以關閉石門,抵禦火油及火箭的焚燒。

至於何時關閉及開啟石門,全憑不同號角的聲音,此時魏軍城頭的指揮官下令吹響了關閉石門的號角聲,弓箭手們聽到號角聲後,紛紛關閉各層的石門。

此時蜀軍的投石車將無數陶罐投往三座箭樓,陶罐砸在箭樓的外牆上,碎裂後,火油濺得四處都是。

然後蜀軍的弓箭手們紛紛弓箭上弦,箭矢的尖端綁著熊熊燃燒的火箭。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無數的火箭帶著尖銳的呼嘯聲,直射向三座箭樓的外牆,火箭的尖端一接觸到箭樓上的火油,便立即引發了熊熊烈火。

火焰迅速蔓延開來,從一點到一線,再到一片,直至將三座箭樓的整個外牆包裹其中。

火勢兇猛,火焰在陽光下顯得更加刺眼,那火光映紅了半邊天空。烈火中,箭樓外牆的磚石結構開始變得通紅,彷彿被燒紅的鐵塊一般。

火舌貪婪地舔舐著每一塊磚石及包裹的泥巴,當外牆塗抹的泥巴被燒掉後,火光將箭樓外牆的磚石紋理都映照得清晰可見。

在箭樓的內部,隨著熊熊烈火在外牆的肆虐,弓箭手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手握鐵製的水瓢,從箭樓內的水池中快速舀起清涼的水,然後奮力潑灑到內牆上。

水與火相遇,瞬間爆發出一陣陣嗤嗤聲響,牆壁上騰起陣陣白色的氣體,那是水蒸氣在高溫中快速蒸發的標誌。

這些白氣如同輕薄的雲霧,在箭樓內部瀰漫開來,給人一種迷離而緊張的氛圍。那些靠近煙霧的人迅速拿起架子上的毛巾,用水池中的水浸溼後,捂住口鼻。

隨著越來越多的水被潑灑到內牆上,原本被火舌烤得通紅的牆面開始迅速降溫。弓箭手們的手速飛快,他們不顧被火焰烘烤的酷熱,一次次地將水潑向牆面,希望牆體的溫度能儘快恢復正常。

隨著水量的增加,牆面上冒出的白氣也越來越濃密,牆體的溫度也在迅速下降。原本熾熱的空氣開始變得溼潤起來,水與火的較量中,火焰逐漸失去了囂張的氣焰,被一次次潑灑的水所壓制。

終於,在弓箭手們的頑強抵抗下,外牆上的火焰逐漸熄滅。原本瘋狂舞動的火舌在水的攻擊下變得無力而脆弱,最終化作一縷縷嫋嫋青煙,消失在空氣中。

隨著火焰的消失,箭樓周圍的溫度也開始逐漸下降。原本熾熱而溼潤的空氣漸漸變得涼爽,箭樓內的人能夠感受到一絲絲微風拂過面頰的愜意。

然而,儘管火勢已滅,箭樓的外牆仍然留下了深深的痕跡。被火燒過的磚石變得焦黑而粗糙,表面佈滿了裂縫和坑窪。這些痕跡如同一道道傷痕,見證了箭樓剛剛經歷的一場生死考驗。

而在投石車拋擲陶罐時,由於準確度極差,很多陶罐跌落在城頭和城內,隨著陶罐的碎裂,火油流得滿地都是。但魏軍士卒們和城內的百姓早有準備,紛紛拿起早已堆在城頭和城內的沙土迅速進行掩埋。

然而,由於如雨點般落下的陶罐數量實在是太多,導致很多火油還來不及掩埋好。這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