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章 XH-2號定型 (第1/2頁)

加入書籤

等到周世航回到公司時,航天局大會也開完了。

最終也沒有任何關於星鏈的決議,甚至都沒有提華夏衛星在研發流水線生產衛星。

看起來像是在會議裡依舊受限於現在的技術,在沒有可回收火箭的前提下去搞對標星鏈的計劃耗資實在過於巨大,上面還在考慮是不是米國又準備搞上個世紀的太空競賽。

而當週世航正在和研發小組對可回收演算法進行迭代時,又收到了一個好訊息。

唐禹哲和浙省政府談合作,成功白嫖到一塊地皮,並且獲得了銀行貸款,可以用於新工廠的修建。

新工廠位於越市的開發區,交通相比於現在的公司位置,好了不止一個檔次,並且周邊設施齊全,周世航專門抽出一天時間去看了下新工廠的地址,相當滿意。

考慮到後續火箭的發射需求,周世航打算把材料和火箭發動機的製造都放到這裡,並聯絡了國內工業機器人一線廠商埃斯頓,準備透過大規模流水線製造來降低成本,甚至專門臨時搭建了一個智造團隊,與廠商對接定製的工業機器人。

就在周世航兩頭跑的時候,時間慢慢來到了4月12日,也就在這時,動力部門經過上百次的迭代,終於將xh-2型發動機定型。

整臺發動機大量使用了玄黃1號,使得其質量相比於之前大大減少,僅有1.6t,推力卻達到了海平面235t,推重比達到了146。

由於渦輪室也使用了玄黃1號使得其能以更高轉速帶動燃料噴流,比衝更是達到了368s。

可以說在周世航帶來的領先材料加持下,在2019年用了僅僅不到1年時間就創造了出了堪比spaceZ於2022年製造出的猛禽2代發動機,比現在獵鷹9號上使用的梅林發動機效能強悍了3倍以上。

當然這些也不是沒有代價的,由於玄黃1號仍只能實驗室製造,效率相對較低,成本偏高,財務給出的資料是單臺xh-2號發動機僅製造成本就有1400萬元。

看到這個製造成本,周世航頭都大了,只能儘量加快工廠建設,同時又找到陳逸風,希望可以在一些不是很關鍵的地方使用玄黃1號-tiNi型,降低成本。

如果僅是單臺發動機就需要1400萬,那麼原計劃的7臺發動機就有1億的成本,相比之前預計的7000萬要高了30%,但由於箭體使用廉價的不鏽鋼和大量使用了國內緊韌體,使得整體成本還能控制在1.9億元左右,如果算上這半年的研發投入,一枚火箭的成本急速攀升到了8.9億元。

周世航嘆了口氣把財務報表發給了唐禹哲,同時通知動力部門和結構部門先組裝出一枚一級火箭送去航天局的試車臺進行測試。

這時唐禹哲直接闖了進來,進門就嚷嚷:“老周,你這資料沒錯嗎?一枚火箭要差不多9億?那我們一共也才30t的載荷,每公斤要3400萬的發射成本,這怎麼賺錢啊?”

“別急,這是算上了研發成本啊,我們製造成本其實相當低,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的。並且現在也不止30t載荷,我們發動機比預計推力要高100t左右,載荷我算了下LEo也有57t,已經相當可以了。”

“難道我們研發沒花錢嗎?這怎麼去掉研發成本算賬呢?”唐禹哲拍了下桌子,“這肯定不行,你看還有哪能減減成本?”

周世航皺了皺眉,直接說道:“真減不了,再減萬一發射失敗 ,我們搭進去更多,而且我們這個火箭目標是要回收的,多發射幾次肯定能賺錢,並且現在還有很大一部門是實驗室手搓,等工廠建設完成我們製造一枚火箭說不定連1個億都不用了。”

“可我們去哪找那麼多發射任務?說的輕巧。”唐禹哲雙手一攤,大有擺爛的跡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