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測試 (第1/2頁)
當週世航用備件修好引擎,帶著引擎部門的人一起將星火引擎推到測試場地時,才發現來了一大群人,連忙找到正在佈置場地的陳逸風。
“怎麼這麼多人?”周世航看著人群微微皺眉,“這次試車爆炸風險可以說是100%,來這麼多人不是平白增加風險嗎?”
“額,現在除了引擎,其他火箭部件都測試完成了,大家也沒什麼事做,就來看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荒謬,測試完成難道不能迭代嗎?”周世航頓了頓,走向人群,拍手示意讓大家聽他說:
“各位各位,我知道各位本意是好的,但是本次測試風險極大,可以說我本來就是想用爆炸來獲取資料,各位待在這裡不太方便,希望各位能迴歸崗位,看看還有什麼可以最佳化的點,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不出6個月,我們的火箭一定能試飛成功!”
公司的各位互相看了看,貌似這次試驗只需要引擎部門的幾個人,而且風險不小,沒必要吃瓜冒這麼大的風險,也就各自散去。
待人群散去,周世航滿意的看了看還有引擎測試部門的5個人,宣佈了測試流程。
在正常的加註燃料過程中,會先小流量加註液氧,對貯箱進行預冷,防止超壓;
然後加大流量,減少加註時間;最後在加註到一定液位後為確保液氧加註精度,會降低加註速度。
再切換到低溫煤油,利用液氧的降溫,會減少小流量注入時間,用大流量加壓儘快將燃料加註完成。
在加註煤油時,由於液氧本身的昇華,還會進行小流量補助。因此在觀看火箭發射時,通常可以看到箭體周圍的白色雲霧,那便是液氧昇華所產生。
在整個過程中,由於傳統分批次加註,會使得加註時間長,某些超重型火箭甚至需要整整一天的燃料加註,除了長時間加註帶來的風險,對小流量的液氧額外補流也同樣會產生鉅額費用。
周世航上一世所知,2021年就已經有國內學者發表論文,論證燃料和氧化劑預混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系統,距2018年並不遙遠,現階段應該並不存在不可實現的技術難點。
更何況他只是想雙燃料同時加註,而非提前預混,技術難度又下降一個檔次。對此他有足夠的信心完成。
當資料監控佈置完成後,大家都躲到了5公里以外的安全屋,所有人都看著周世航。周世航再三確定各項佈置沒有出錯後,當即直接開始測試,煤油液氧同步加註。
在等待加註過程中,陳逸風小聲問道:“周總,發動機燃燒室不是都有裂紋了嗎?而且陶瓷球軸承也不符合你的要求啊,就這麼測試是不是有些草率。”
“別叫我周總,叫我周哥就好。”周世航頓了頓,同時看向其他人,大家雖然都在忙著資料記錄,但也可以看出還是有在留意,很明顯對這個問題也有不小的疑惑。
“我用環氧樹脂給燃燒室做了一層內襯,同時調整了渦輪泵的輸出功率,這樣一是可以保證陶瓷球不會在低壓力下碎裂,二是環氧樹脂內襯也足夠在低壓力情況下保護整個燃燒室。
當然即便這樣處理, 發動機也只能開機不超過2秒,但我們本來就是做的燃料加註測試,只需要發動機能消耗掉加註的燃料保證安全即可。”
說到這,陳逸風懂了,直接說:“這樣直接廢物利用,周哥你真是省錢小能手。”
“報告,燃料加註完成,未發現洩漏和火花。”
周世航聽聞,思考了一陣,突然問道,“我們原計劃發射在哪個發射場?”
“瓊省發射中心。”
“嗯,現在是4月份,用瓊省7月的環境資料再做一遍,我們要直接模擬發射的溫度溼度,才能保證發射安全。”
二次測試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