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4章 勵精圖治謀復興》 (第2/5頁)

加入書籤

的棉布從這裡產出,它們不僅滿足了國內百姓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更是透過那繁忙的海上貿易航線,遠銷至海外各國。這些精美的棉布,在異國他鄉備受青睞,換回了大量的白銀,如潺潺溪流般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明的國庫,為國庫的充盈添磚加瓦,也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與此同時,崇禎帝對工商業的發展亦是不遺餘力,展現出了非凡的魄力與遠見卓識。他深知,工商業宛如國家經濟的兩翼,唯有兩翼齊飛,大明的經濟才能真正騰飛。於是,他果斷下令降低各類工坊、店鋪的賦稅,這一舉措猶如一場及時雨,滋潤了那些渴望發展卻又被沉重賦稅所累的工商業者們的心田。在這一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民間資本如決堤的江水,紛紛踴躍地投入到製造業、礦業等充滿潛力的領域之中。一時間,各地的工廠如雨後春筍般蓬勃湧現,大街小巷都瀰漫著蓬勃發展的氣息。鐵匠鋪裡,鐵匠們揮舞著鐵錘,叮叮噹噹的打鐵聲此起彼伏,那飛濺的火星彷彿是激情燃燒的希望之火;陶瓷工坊中,旋轉的坯輪聲不絕於耳,匠人們精心雕琢著每一件坯體,將泥土賦予藝術的靈魂,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製品由此誕生。這些不同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宛如一曲熱鬧非凡、激昂向上的發展樂章,奏響了大明工商業繁榮的最強音。

隨著工商業的日益繁榮,城市的規模也如吹氣球般不斷擴大。原本寧靜祥和、宛如世外桃源的小鎮,在這股發展的浪潮中,逐漸褪去了往日的質樸與寧靜,搖身一變成為繁華熱鬧的商業都市。街道上,車水馬龍,行人川流不息,吆喝聲、叫賣聲、馬蹄聲交織成一片喧囂。酒館裡,賓客滿座,人們推杯換盞,談天說地,分享著生意場上的見聞或是生活中的趣事;客棧中,南來北往的商旅們在此歇腳,交流著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商業資訊;錢莊裡,算盤珠子噼裡啪啦地響個不停,掌櫃們忙著處理各種銀錢往來業務。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這一片繁榮之中,水漲船高,他們穿著更加精美的衣裳,品嚐著更加豐富多樣的美食,居住的房屋也越發寬敞舒適,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對未來更是充滿了美好的期待。

在文化教育這片滋養民族靈魂的沃土裡,崇禎帝同樣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始終保持著高度的重視與關注。此前建立的那些新學校和教育機構,已然如同點點繁星,在大明的廣袤土地上散發出璀璨的光芒,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子。這些學子們猶如春日裡茁壯成長的幼苗,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國家的熱愛,在各自的領域裡嶄露頭角,為大明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而崇禎帝並未滿足於此,他決心進一步完善這一教育體系,力求構建一個更加系統、全面且層次分明的人才培養鏈條。於是,在全國範圍內,不同層級的學府如同一顆顆精心鑲嵌的寶石,被一一設立起來。從那遍佈鄉村角落、啟蒙孩童心智的私塾開始,孩子們在這裡誦讀經典,學習識字算術,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再到傳授專業知識、匯聚各方賢才的書院,學子們在這裡深入鑽研經史子集、天文地理等諸多學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後是培養高階人才的太學,這裡匯聚了大明最頂尖的學子,他們在名師的教導下,研習治國理政之道、探索高深的學術奧秘,為將來步入朝堂、擔當大任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此一來,一條完整的人才培養鏈條便清晰地呈現在世人眼前,為大明的長遠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各類優秀人才。

並且,為了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讓大明的子民能夠開闊眼界,接觸到更為多元豐富的思想文化,崇禎帝大力支援學者們翻譯西方的經典著作。無論是蘊含著深邃哲學思想的鴻篇鉅製,還是揭示自然奧秘的科學典籍,亦或是展現異國風情與人文魅力的文學作品,都被大量引入,並透過學者們的辛勤筆譯,轉化成了通俗易懂的漢文版本。這些譯著如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