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風雲際會再揚帆》 (第2/5頁)
改革的勢力頓時啞口無言,往日的囂張氣焰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個個面如死灰,低垂著頭,不敢直視崇禎帝那威嚴而憤怒的目光。
崇禎帝藉此機會,神情嚴肅,言辭懇切卻又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再次向朝堂上的眾大臣重申改革的決心與意義。他痛心疾首地指出,如今大明正處在復興的關鍵時期,每一項改革舉措都是為了讓國家走向繁榮昌盛,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絕不容許任何人因一己私利而從中作梗,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同時,他嚴正警告眾人,若再有誰膽敢行此等誤國之舉,必將嚴懲不貸,絕不姑息遷就。
為了確保政令能夠暢通無阻地執行下去,讓改革的大船能繼續沿著既定航線破浪前行,崇禎帝緊接著對朝堂官員進行了新一輪的梳理調整。那些清正廉潔、積極支援改革的官員得到了進一步的重用,被委以更重要的職責;而那些與暗中作梗勢力有所牽連、對改革陽奉陰違的官員,則根據情節輕重,或被降職處分,或直接罷官免職。經過這一番整頓,朝堂之上的風氣為之一新,官員們人人自危,再也不敢心存僥倖,紛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心投入到各自的職責之中,積極配合朝廷的改革舉措,使得政令得以順利推行,改革的步伐也愈發穩健有力。
民間的情況亦是波折不斷。此前,在崇禎帝對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了一系列引導之後,百姓們對兩種文化的認知逐漸趨於理性,盲目崇外和輕視傳統文化的風氣有所好轉,整個社會似乎正朝著和諧穩定的方向發展。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西方思潮如潮水般持續湧入,一些未曾預料到的新問題又接踵而至,猶如平靜的湖面再次泛起層層漣漪,給民間的安寧帶來了新的衝擊。
一些西方傳教士,懷揣著傳播教義的目的,紛紛來到大明各地傳教。起初,他們的傳教活動還算有序,並未引起太大的波瀾。可漸漸地,部分傳教士仗著背後有西方國家的勢力撐腰,心態逐漸變得傲慢起來,行事越發肆意妄為,全然不顧及大明的國情和民俗。他們在傳教過程中,不僅不尊重大明的本土宗教和文化,甚至還妄圖將西方的宗教觀念和生活方式強行灌輸給當地百姓,試圖干涉大明的民間習俗與地方治理。
比如,在一些傳統節日期間,按照大明的習俗,百姓們都會舉行各種熱鬧的慶典活動,可這些傳教士卻視之為“異教徒的迷信行為”,公然出面制止,還在人群中宣揚西方節日的所謂“正統性”;又比如,在地方上的一些公共事務決策中,他們也時常指手畫腳,企圖按照西方的模式來改變當地原有的治理方式,全然不顧這樣做是否符合大明的實際情況。
他們這般行徑,自然引起了百姓們的強烈不滿與牴觸情緒。百姓們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遵循著祖宗傳下來的習俗和規矩,對本土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和強烈的認同感,怎能容忍這些外來之人隨意踐踏和干涉。於是,地方上不時便有衝突發生,有時是百姓們自發地聚集起來,與傳教士及其追隨者理論爭辯;有時則演變成了更為激烈的肢體衝突,場面一度十分混亂。若不及時妥善處理這些衝突,任由矛盾不斷激化升級,極有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社會動盪,進而影響到大明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讓整個國家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之中。
崇禎帝聽聞此事後,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敢有絲毫懈怠,當即召集相關大臣,齊聚一堂,共同商討應對之策。在商討過程中,崇禎帝秉持著既尊重他國宗教信仰自由,又要維護本國主權和文化傳統的原則,深思熟慮後,制定了一系列周全且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
一方面,對傳教士的傳教活動進行嚴格規範。崇禎帝明確下令,要求傳教士們必須遵守大明的法律法規,不得在傳教過程中宣揚違背大明公序良俗的內容,更不能憑藉背後勢力的支援,肆意干預地方事務。朝廷專門派遣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