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朱從山的專研 (第3/3頁)
山的手炮,是結合了火炮與手銃的,師徒幾百人又開始投入到手炮的研究之中,熟鐵煉製鐵管,然後滲碳鋼化,鑽床打磨光滑,鏜床研磨內壁,拉刀拿出膛線,鑽石切刀切出炮堂,加工出鋼製炮栓,然後手炮彈,就是更小的火冒,更小的銅炮彈殼和更小的彈頭,彈頭太小,已經無法向彈頭內放置炸藥,手炮只好打實心彈,手炮的實心彈用銅皮包裹鉛,這樣擊傷後能出現炸裂性傷口。
朱從山的第一個手炮,是這個樣子的,有類似手銃的彎曲的握柄,沒有擊打的裝置,而有一個後拉動炮栓激發子彈發射,而在槍管上,有一小塊鋼板,來保護手指,就如同炮車的防護鋼板,,
當朱從山又滿懷驕傲的拿著這個微縮版的火炮,來告訴他的老師的時候,譚啟明笑的腰都彎了,這既不是炮又不是槍的是什麼東西。
朱從山說,此物是手炮,乃手中大炮。由於有防護鋼板,攜帶起來也很不方便。
譚啟明又對朱從山一番誇獎,覺得這大明道士確有專研精神,就建議他去調這個防護鋼板,另外就是握柄改成直握柄,同時,在炮管下開槽設定設彈夾,這樣一次可以激發多發子彈。
譚啟明說子彈的時候,朱中山直接糾正是炮彈是炮彈,譚啟明說,這個是叫手槍,朱從山也沒有聽師傅的,朱從山堅持叫手槍太柔和,沒有威力,這個就叫手炮,必須叫手炮。
然而,師父畢竟是師父,師父說的壯針即發,彈夾送彈,這些都太好了。
有了彈簧鋼的生產 ,手炮彈夾能壓發子彈三枚,彈簧鋼做出來的撞針也非常合格。
就是子彈製作困難,子彈完全是手工製作,鑄造是青銅彈殼要完全手工打磨,安裝火帽、彈頭,都是精細活,一個優秀的師傅一天也只能做出來十幾發子彈。
朱從山回來馬上召集他的弟子,激動的說,又得到師父的真傳了,師父就是天人,
給徒弟們講解了手炮應該改進的部分,百多人分工協作生產。
當第一隻手炮,被製造出來時,譚啟明的麻煩又來了,每天又有兩個,朱從山的徒弟,身穿鎢鋼盔甲,腰別兩把手炮,每天都站在譚啟明的門前,睡在譚啟明的門前,走到哪裡跟到哪裡,
譚啟明又找朱從山,要驅趕他這兩個徒弟,朱從山他這下子更是理直氣壯,就問我有沒有能力保護師父吧,就問我這兩個徒弟,烏鋼盔甲在身手炮在手,我們誰都不怕。
穿越又影響歷史, 手槍這個詞又胎死腹中,現在元老院所有的元老,都對朱從山笑臉相迎,敢問朱長老,什麼時候您的手炮有多餘的,送給我一隻可好,魚塔一臉的笑容。
哼,多餘的,什麼時候,什麼時候都沒有多餘的,朱從山憤憤的回答。
朱從山非常鄙視養老院的元老,朱從山高昂頭顱,哼!保衛師父靠你們元老院是不成的,還得靠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