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亂將至 (第2/2頁)
將《廊坊條約》內容奏請朝廷後,得到了西太后的授權,奕匡和李鴻章用毛筆在條約上籤下了自己的大名。
各列強國在得到帝國的授權後,簽下了自己的大名,條約正式生效!
只有沙俄和櫻花國因不滿列強國的壓迫,拒絕在條約上簽字。
李鴻章簽訂完條約出來後發出一聲感嘆。
“這是我有生以來簽訂的最輕鬆的一次條約!”
……
12月20日。
清政府開始履行條約內容。
和碩醇親王載灃乘坐聯軍軍艦出使歐洲向各列強國道歉,這也是清廷第一次遣親王出使外國。
清政府派清軍大肆抓捕排外分子。
其中以中央官員為主的12名“禍首”,載瀾、載漪等9人被清廷處斬立決、斬監候至革職不等,剛毅等3人已死,亦被事後革職。
在地方官員乃至拳民共計142人的懲處名單中,大部分亦被追究,包括3人被處斬立決、11人被除斬監候、8人流放、33人革職永不敘用。
義和拳運動被定位為造反組織,強制全部解散,如有不從者,一律誅殺。
使館區,將東交民巷中的兵部、工部、鴻臚寺等諸衙門紛紛遷出,民宅也作價拆毀。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12月25日。
清政府在全國張貼告示!
滋事地方停止文武考試各五年一折,暫停科舉的範圍,涉及九個省、數十個府縣。
同時朝廷決定再次增加一成稅收,用以支付賠償款。
這兩個訊息如同一顆深水炸彈,引起華夏士農工商一片譁然。
12月28日。
列強國從膠東撤軍。
沙俄和櫻花國聯軍被迫從奉天撤軍。
12月31日。
《廊坊條約》被“有心人”散佈出來,特別是知道原本佔有優勢的清軍反而乞求議和,全國各地出現了大量遊行示威的學生,知識分子,農民。
特別是滬上百姓,他們最先接觸西方文化,對自由民主理念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他們舉著“我要吃飯,我要學習,我要科舉”的標語,在總衙門前匯聚,以表達對清政府簽訂《廊坊條約》的不滿。
1901年1月1日。
這是從19世紀邁入20世紀的新紀元。
清軍在西太后的授權下,大肆抓捕遊行示威百姓。
衙役揹著步槍,手拿警棍對遊行人員進行毆打,企圖透過武力驅逐這些百姓,這導致大量遊行人員受傷。
在遊行示威人員中也不乏有一些血性青年,他們集體衝上去與衙役對抗,同時也打傷了不少衙役。
嘭~
一聲槍響將這場遊行示威的事態升級。
衙役拿著步槍對這些百姓進行了血腥鎮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