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聽從聖人之言 (第1/2頁)
“楊朱言: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人與人相交,必然會發生增損,楊朱不可能不懂這些,為何他還要說出此言?”
每次有人詢問,陳獻都有種虛榮心被滿足的感覺,特別是看到別人佩服的目光後,這種感覺讓他欲罷不能。
“你只看到一半,沒看到禽子與孟孫陽的對話。
楊朱此言與老子所言的不尚賢、使民不爭如出一轍。
陳東家可曾聽過子貢贖人一事?”
陳默微微點頭:“孔子見微知著,若我是魯人,聽到子貢不要朝廷金錢補償,我也不會去贖人。”
“而在楊朱和老子,或道家先賢看來,孔子所言也是錯的,或者說魯國這條法令本身就是錯的。”
“為何?”
陳默一臉疑惑:“此舉甚善,不僅能救得魯人還能一舉激發魯人向善之心。
草民在管理工坊時,也同樣如此做。”
“事事都有正反兩面,魯國拿錢贖人,對於販賣奴隸的人來說,魯人就是錢財。
販賣奴隸的人看到這一幕,想到的是抓魯人為奴,如此一來受苦的魯人會越來越多。
這就是魯國法令的反面。”
陳獻嘴角緩緩上揚:“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追求賢人,就不會有人去裝出賢良。
不追求良善,就不會有人利用良善來謀利。
損一毫而利天下,若人人損一毫以利天下,這一毫就不是一毫了,這就是孟孫陽所說的積一毛以成肌膚。
面對肌膚那麼龐大的利益,你說有多少人不會動心?反之也一樣。
魯國朝廷若是懂得這個道理,便不該發出那道法令。
魯人無人解救,販賣人見無利可圖,便不會再去販賣魯人。
這便是楊朱理念,也是道家治國理念,不以善惡、喜惡、高低等等相對理念去治國。”
“那摩頂放踵以利天下也是治國理念,與我們普通老百姓無關?”
“當然!”
陳獻嘴角露出譏諷之色:“我們憑什麼摩頂放踵以利天下?把我們賣了能利多少人?墨子又不是傻子,他會不知道這個嗎?
只是有些人心是黑的,總想著悉天下奉他一身,所以才讓老百姓摩頂放踵。”
陳默徹底懵了,不自覺撓了撓頭:“不對呀!你在那些烏斯藏衛所指揮使面前不是這麼說的。
悉天下奉一身,不就是讓全天下人供養一人嗎?”
[完蛋了!顯擺過了!說漏嘴了!]
陳獻輕咳一聲,臉色變得嚴肅:“陳東家,你要知道本官是大明官員,你是大明百姓,自然要緊跟朝廷腳步。
那些指揮使都是烏斯藏人,那地方什麼樣你也清楚。
子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
我們得聽從聖人之言,你說是不是?”
[呸!無恥之徒!]
陳默在心中暗暗鄙夷:[什麼聖人之言,不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真難為你能到處引經據典,我就知道,當官的沒一個好人。]
心裡再怎麼鄙夷,陳默在面上還是裝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原來如此!陳知府不愧是大儒,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此次回去,草民定當細細品味陳知府所言。”
陳獻暗暗鬆了口氣,臉上卻一臉平靜:
“陳東家作為商人,能時刻體察先賢之言,實在難得。
本官已經為陳東家向朝廷申請一個牌匾,希望陳東家能繼續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