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2章 起兵準備 (第1/2頁)

加入書籤

“果不長久。”劉恆之前的判斷得到了證實。

桓玄這種奪位的情況,從一開始就能讓人看出來他存在嚴重缺陷,完全做不到維持一個穩定長久的王朝。

先是東晉本身的情況——儘管皇室確實沒有什麼權力,但是司馬家確實把皇位坐的比較穩當。而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正是在於各大門閥世家的統一共識。

什麼共識?這個天下就是門閥政治。

大家選定了司馬氏作為皇族,由他們佔著皇室的名頭,地方、中央、層層結構,則全部交由各級門閥士族,所有人共同維持這樣的結構、平衡,彼此妥協,共分利益……

桓溫之前未能成功,想來也和他無法破壞掉這樣一個共識有關。

不管那個桓溫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是否也和桓玄一樣有時候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但他最終沒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中,也必然包括對於這種共識的顧慮。

——他要面對的,不只是佔據了皇位的司馬家,也不只是王氏謝氏,還有其他承認並且維護這種共識的門閥士族。

而如今的這個桓玄……他也破壞了這個共識,雖然此時的司馬皇室也好,王氏謝氏這些門閥士族也罷,都已經開始虛弱無力,難以對抗他,但他依舊無法維持自己的統治。

理論上,在這種舊有的力量走向虛弱、無力維持原本的制度,自己又是透過軍事力量奪取權力的情況下,那些舊有的力量是造不成絕對性的破壞的;可誰讓桓玄此人的問題實在太大呢?

換做一個果決狠厲、有勇有謀、充滿自信且手腕高明的人,說不定就這樣就坐穩皇位了;

可桓玄嘛,雖然看起來是獲得了成功,可這成功的過程又充滿了完美“匹配”,他自己偏偏還沒有堅定的自信,猶豫又恐懼,得志便猖狂。

倘若當時劉牢之沒有直接投降,而是和桓玄交手,桓玄能夠獲勝嗎?在一時的失利之後,他會不會再度感到恐懼,想要退回荊楚之地,轉攻為守?……

這些都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而自信——對於皇帝也好,對於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梟雄、英雄也罷,都是必備之物,絕對不可以缺少的存在。

不論這個皇帝是明是昏,是賢是愚,也不管這個梟雄或者英雄究竟做了什麼、造成的影響是好是壞,都不能少了“自信”這種東西。

沒有堅定的自信,那這個人就根本成不了梟雄或者英雄,而若是此人是皇帝,多半也就是一個被人牽著走的皇帝。

桓玄,便正是如此。

明明時機已經還算可以,但在這個時間出現的人卻偏偏並不合適,那就——只能成為下一個即將出現的英雄、梟雄、甚至皇帝的踏腳石了!

至於這個人是誰……目前來看,就是那個劉裕。

-

“劉裕這個時候是鎮守丹徒去了?”朱元璋回憶道。

“應該是的,”朱標也道,“劉裕此時已經都督十六州諸軍事,並加任兗州刺史。”

劉裕現在手中的權力相當之大,晉安帝這一回加授他都督七州軍事,之前劉裕身上就已經有了都督九州軍事,兩者相加,就是十六州軍事。

此前不管是劉牢之也好,還是處心積慮的桓玄也罷,可都沒有達到這個地步。

劉裕,成功地抓住了每一次機會,將桓玄變成了自己的一大功勳。

【為了日後的更大的目標,盧循和徐道覆必須有足夠的戰船;而要製造戰船,就必須有大量的木材。】

【但是,一旦積累大量的木材,徐道覆和盧循就需要找到一個足夠大且足夠隱蔽的存放之地——這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從哪裡才能找到一個能夠放得下那麼多木材,還能隱蔽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