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一次征討 (第1/2頁)
劉邦陷入了些許茫然:“這百萬大軍,加上糧草輜重,共分二十四路……是普通人能夠操作明白的嗎?”
他早就看出來楊廣在很多方面的不切實際與急功近利,但是他是真沒有想到,楊廣竟然能夠做到把這百萬大軍連帶輔兵民夫輜重分成二十四路,而且還要讓這二十四路人馬都領上不同的任務——
這他能弄明白嗎?
底下的將領們能搞明白嗎?
把百萬大軍調動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還能把後方的輔兵民夫輜重分配得合理乾脆安全順暢,這根本不是尋常人能夠做到的。
不,即使是大部分的人才,也做不到。
這需要的是最頂尖的、最突出的、有絕對的天賦的人才,比如韓信,比如蕭何。
雖然劉邦很不喜歡韓信的政治覺悟,但是對於韓信的領兵能力還是承認的,就像是韓信說自己領兵“多多益善”一樣,百萬大軍他也不是擺弄不明白。
但是換做是別人……劉邦不認為他們也能把百萬大軍搞得清楚明白。
而楊廣,他能是韓信那樣的天才?或者,難道能稱作是名將名帥的水平?
劉邦覺得都不是。
至於說隋朝的軍中到底有沒有才華出眾的將領,能夠達到名將水平,甚至,出現了一個天賦能力不下於韓信的人,這倒不是不可能,只是這一次征討高句麗,是楊廣這個皇帝御駕親征啊!
楊廣既然已經御駕親征,且又明顯不是什麼放權於下自己完全不管的人,那顯然,此次出征的各項主要命令,估摸著都需要由楊廣來決定和下令——如此一來,即便存在名將,也未必能夠發揮出來。
此外,這麼多人,分成這麼多路,還有另一個致命問題:如何及時傳信通訊?
大軍共分二十四路,又各自有各自的任務,那彼此之間的通訊、傳遞情報顯然是必要的,如何能夠做到及時通訊,讓需要知道情報的人及時知道最新情報?
如果是兩支隊伍或者三四支隊伍,倒也還好;但是這是二十四支隊伍!
同時,楊廣本人總得需要收到各種關鍵訊息,匯總分析之後,下達新的命令——他怎麼保證自己做決定的時間不要太晚,晚到貽誤戰機,晚到前線情況和後方情況已經發生改變?又怎麼保證自己新下達的命令能夠在情況改變、來不及之前送到所有需要知道的隊伍手中?
從前又不是沒有人想到可以組織百萬大軍——不算輔兵民夫的那種,但是之所以這麼做的人少之又少,除了糧草賦稅徭役的原因之外,戰場通訊、前後方情報和決定傳遞同樣是關鍵制約因素。
楊廣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以及,這個時候,隋朝朝中的兵力到底還剩下多少?
【是的,這個時候,隋朝內部的起義已經轟轟烈烈地開始了,雖然還沒有到最為風起雲湧的階段,但這第一把火已經點燃,傳導到了整個天下。】
楊堅冷漠道:“不奇怪。”
楊廣之前大興土木,又要征討高句麗,搞出了這麼大動靜,還遇上了洪澇、黃河逆流這樣的天災……地方上的百姓沒有反應才奇怪。
膽子小一點的,大約是拖家帶口流亡逃荒,想要試一試換個地方能不能活;
膽子大一點的,或者自覺自己沒有什麼活路的,估摸著就會想要反一把試試了——就算最終不能成功,那也能透過搶掠之類的多活上幾天。
後面的這一類人,規模小一些、沒有什麼其他想法的,就會是流寇;而有些想法或者規模夠大的,大約就能變成造反了。
楊廣……
國內都已經變成這副樣子了,還不知道盡快處理國內的問題,鎮壓、安撫民眾,把所有的問題消弭乾淨,抓住幾個賊首明正典刑以示天下,還想
↑返回頂部↑